慈禧政變,囚禁光緒皇帝,他卻被捕赴義
秦楚刊號 · 歷史 ·

慈禧政變,囚禁光緒皇帝,他卻被捕赴義

@秦楚刊號

一八九五年四月下旬的一天,北京城還春寒料峭,天空陰鑫密布。景山附近的一條小巷,走著兩個青年書生,正在竊竊私語。

是十九歲時就曾名冠鄉試的福建侯官人林旭。棄文從政——

「聽說粵、湘舉人聯合上書皇上,反對簽訂條約,要求拒和、遷都,都給昏髦頑臣扣押了。」

「這賣國條約割讓台灣,置我們台灣人於何地!」

這兩個青年書生,都是福建舉人。一個原籍台灣,另一個就是十九歲時就曾名冠鄉試的福建侯官人林旭。

棄文從政——

林旭,字瞰谷,一八七五年(清光緒元年)生。他自幼聰明好學,能寫得一手好詩詞,文章奧雅奇偉,時人讀後,無不擊節餐嘆。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他正入京應試。聽到《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後,他拍案驚起,憤不能抑。後來他寫了一首詩《虎丘道上》,反映了當時的心情:

願使江濤蕩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新愁舊慣相隨續,舉目真看麋鹿游。

於何地!」這兩個青年書生,都是福建舉人。一個原籍台灣,另一個就

林旭祈望萬傾江濤,把敵仇蕩滌乾淨,讓倭賊屍骨,暴露荒野。不甘屈辱的愛國之心,全然躍於紙上。當時,康有為正在發動各省舉人聯名上書,要求拒和、遷都、變法,林旭就在福建舉人中廣為遊說,成為「公車上書」活動中一名赤誠的愛國志士。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至十九世紀後期,廣東、福建等省沿海城市,西方的思想文化已十分活躍。林旭從小好學,對外來文化尤有興趣,因此頭腦中頗多改革圖強的思想。這些想法同康有為的變法主張不謀而合。「公車上書」後,林旭曾多次拜謁康有為。康有為主張的維新言論,使林旭大為折服,甘拜為弟子。

一天,康有為的大弟子梁啓超來訪林旭,只見林旭雙目凝窗,嘴裡喃喃地不知在說些什麼,待到梁啓超走近身邊,方才驚醒相迎。原來,林旭正在吟詩詠絕,為著一個字在苦思冥想。梁啓超勸他要關心當前的世事,不宜沉溺於這種閒情逸緻之中。林旭表示會照梁啓超的意見去做。幾天後,梁啓超又去看他,只見林旭「幡然戒詩,盡割捨舊習」。書案上堆滿康有為等人提倡維新變法的論著,正在埋頭攻讀。梁啓超對林旭的規勸,雖然有些偏頗,但林旭說到做到,毅然割捨己愛,棄文從政,足見他救亡圖強的愛國心是如何熾烈了。

遷都,都給昏髦頑臣扣押了。」「這賣國條約割讓台灣,置我們台灣人

「保國」猛士——

「公車上書」後,康有為組織強學會,廣泛宣傳變法主張。

不久,強學會被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強令封閉。一八九七年,康有為想把各地變法志士組織起來,成立保國會,鼓勵士氣。事前,打算先由各地分別成立地方學會。康有為曉得林旭博識多才,又愛國情切,在福建士子中頗有名望。於是就找林旭商量,希望他能在三五日內把閩學會成立起來。林旭一聽,二話沒說,當即四出奔,拜訪鄉好,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籌備組織工作。一八九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即農曆正月初十日,北京的福建會館張燈披彩,「閩中名士夫皆集」。閩學會的正式成立,為當時維新政壇上增添了一支活躍的力量。而閩學會的實際領導人,就是二十三歲的林旭。

那時在北京,除了閩學會,還有蜀學會、陝學會、浙學會等其它地方學會。蜀學會的帶頭人是張之洞的得意門生楊銳。林旭同楊銳系舊交,兩人都致力於維新變法,來往甚密。「公車上書」後,楊銳住在北京伏魔寺,林旭幾次去訪,曾作詩贈送楊銳,其中寫道:

言戰言守言遷都,

三十六策他則無。

深官追念先朝痛,

根本關中敢輕動?

擲鼠忌器空持疑,

餵虎割肉有盡時。

書生不自有科第,

能為國家作什麼計?

詩中充分反映了他不滿國力孱弱,力主革新圖強的志向。

「聽說粵、湘舉人聯合上書皇上,反對簽訂條約,要求拒和、

閩學會成立後,林旭又去拜訪楊銳,兩人追古論今,眼看山河日碎,國土淪喪,痛心疾首。他與楊銳相約,決心衝鋒政壇,為「保國」盡瘁。林旭作詩寫道:

世界愁風復愁雨,

肝脾為苦亦為酸。

一八九八年四月,在各地學會紛紛建立的基礎上,「保國會」正式成立。林旭是創始人之一,現任董事。成立大會那天,康有為發表開場演說後,梁啓超、林旭等先後發言。他們縱論時局,詰難朝政,疾呼國權日削,民生益貧。林旭說:「身為炎黃子孫,豈能坐視不理?當振臂而起,群策群力,只要有利於國家民族,雖一死亦何辭!」

致力新政——

隨著林旭在維新政壇上的名聲日隆,注目他的人漸多。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光緒皇帝克服重重阻力,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向全國下達了變法的基本方針和政策。這時,經王錫蕃的推薦,光緒皇帝在八月底召見了林旭,對林旭的政見頗為欣賞。九月五日,林旭、譚嗣同、楊銳、劉光第一起被授予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為了推行新政,光緒皇帝把那些守舊、不堪使用的老臣,或打發回家,或有職無權,而破例起用林旭等四人,讓他們直接參與新政事宜。凡各地官員的奏摺,均需經他們閱視提出意見後,再上報光緒皇帝批准;凡光緒皇帝的諭旨,也都由「軍機四卿」代為起草,再由他簽發全國。這樣,林旭等四人實際上掌握了軍機處的大權。

正式任命的那天,光緒皇帝把林旭等四人召到跟前,親自把一個裝著他的諭旨的黃色匣子授與他們,要他們「竭力贊襄新政,無得瞻顧」。但是,光緒皇帝同慈禧太后素有矛盾,推行新政,更遭到頑固勢力的強烈反對,後黨在軍機處也有一定的勢力。所以在林旭等人領諭去軍機處辦公時,即遭到阻撓。頑固派大臣藉口房子緊,不讓他們設案辦公。林旭和譚嗣同去漢族官員的地方,那班舊臣們說:「我們系辦舊政者,你們辦新政的請另往他處。」他們到滿族官員的地方去,那班老朽又說:「我輩系滿股,你們又攙雜進來幹什麼?」對著這明目張胆的挑釁,林旭和譚嗣同厲言相駁。

,天空陰鑫密布。景山附近的一條小巷,走著兩個青年書生,正在竊竊私語。

新政日行,言路漸開。自變法以來,各地給光緒皇帝的奏摺每天多達幾百件,林旭等人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在「軍機四卿」中,林旭是和楊銳一班的。光緒皇帝頒布的上諭,大多出自林旭的手筆。每有地方奏摺,林旭看見行文頑逆,就犀加批駁,簽語頗為激進。他深感自己肩負著救國救民的重任,悉拋心力於維新事業。正如他在頤和園詠葵花的詩中所寫的:「撫心無愧汝,飄落復何言?」為了維新大業,林旭已經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了。

慷慨赴義i——

光緒皇帝的維新變法,既無群眾基礎,又無軍事實力,因而經不起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守舊勢力的反撲。九月十四、十七日,光緒皇帝兩次通過林旭密詔康有為,要他們迅速出京,急籌良策。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商量後寄希望於袁世凱,因為袁世凱當時表面上擁護維新,又是掌握軍權的實力派,但林旭不以為然。光緒皇帝第二次密詔上寫著要袁世凱利用天津閱兵機會,殺掉榮祿。譚嗣同準備將密詔直接給袁世凱看,以激起其義憤,但林旭以為不妥。他收掉了密詔,僅抄錄了其中有關「另議良法,相機行事」的一段給譚嗣同帶給袁世凱。後來,奸雄衰世凱果然將光緒皇帝密詔內容向榮祿告密,慈禧太后藉口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下令搜捕維新志士。「軍機四卿」全部被捕下獄。

林旭在獄中憶昔思今,感慨萬千,作七言詩一首,贈譚嗣同:

青蒲飲泣知何補?慷慨難酬國士恩。

欲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輕言!

「青蒲飲泣」是講東漢時何進因主張改革而被董卓謀害的故事。林旭自比何進,立志為維新不惜獻身,但也感嘆壯志未酬。「千里草」,是指董福祥,「本初」是三國時袁紹的字,喻指袁世凱。後兩句意思是,如欲寄希望於袁世凱,不如去信賴童福祥。現在變法雖然失敗了,你袁世凱得勢也休要狂言得意。

林旭入獄後,自知難免一死。當時也曾有人勸他寫信向榮祿求情。榮祿曾任福州將軍,林旭又是朝廷名臣沈葆楨的孫婿。榮祿在天津時曾幾次要拉林旭入幕。若去相求,或可免一死。對這種屈辱求生建議,林旭卻不屑一顧。

九月二十八日,京獄的西門開了。凡熟悉刑部規矩的人都知道,犯人如出東門有望寬赦,若出西門必是死刑。林旭在刑部待過一段時間,他馬上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但是,他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到了菜市口刑場,他責問監斬人:「吾何罪之有?」監斬人避而不答,林旭乃仰天長嘯:「君子死,正義盡!」然後放聲大笑,視死如歸。

林旭就義後,他的妻子沈鵲應執意去京收屍,為家人勸阻,她含淚寫了一首輓詞,調寄《浪淘沙》:

報國志難酬,碧血誰收?篋中遺稿自千秋。腸斷招魂魂不到,雲暗江頭。

繡佛歸妝樓,我已君休,萬千悔恨更何尤!拼得眼中無盡淚,共水長流!

@秦楚刊號一八九五年四月下旬的一天,北京城還春寒料峭

這首詞意切情悲,為當時傳頌一時的哀調。不久沈鵲應墜樓自盡,她決意以自己的死和林旭的就義,來喚起千百萬後來者的覺醒。

下期繼續。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