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茶網 · 文化 ·

普洱茶界,易武何以能稱後?

「班章為王,易武為後,曼松王子」,很多茶友為這三個地

「班章為王,易武為後,曼松王子」,很多茶友為這三個地方的茶冠以此評價。其中,易武茶有溫潤柔雅,蜜香回甘等顯著特點,也因此受到廣大普洱茶愛好者的青睞。其又因是清朝貢茶中最昂貴的頂級茶葉,價等黃金而名重天下。此外,有茶友說:易武是普洱茶愛好者的最終歸宿……

易武,何德何能,被茶友「封后」,成就如此高的地位?欲探其緣由,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究。

一、易武茶業輝煌史

易武鎮隸屬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位於勐臘縣東北部山區。如下圖所示,易武茶山自北向南,包括很多山頭和村寨。古時的易武茶山稱「曼撒茶山」,故很多史料中除了「曼撒茶山」並無「易武茶山」的記錄。現在的易武茶山實際上還包括曼撒茶山、曼臘茶山,位於古六大茶山的東部,毗鄰寮國,面積約為750平方公里,現存的古茶園達7000多畝。雲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首任所長蔣銓經過實地考察,在《六大茶山訪問記》中記載:易武與基諾兩地範圍廣、產茶多,按面積和產量,易武名列榜首。這也驗證了易武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的茶山。

易武產茶歷史悠久。據李石《續博物志》記載,「茶出銀生諸山,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時。」且方國瑜教授在《閒話普洱茶》一文中明確指出:「產茶的『銀生城界諸山』在開南節度轄界內,亦即在當時受著南詔統治的今西雙版納產茶地區。」此外,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記錄:「所謂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內所產,蓋產於府屬之思茅廳界也,廳治有茶山六處,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蠻磚、曰革登、曰易武。」故,易武茶山在唐朝已經開始產茶,並成為了當時有名的「利潤城」。

易武成就了眾多茶商「老字號」。易武雖在唐朝開始生產茶葉,但其最輝煌的時期是在嘉慶和道光年間。現在藏茶界珍視的四大「貢茶茶莊」:「宋聘號」「同慶號」「福元昌號」「同興號」,基本都來自於易武。其他還有「車順號」「安樂號」「乾利貞號」等都是易武鎮有名的古商號。其中,宋聘號與乾利貞號因聯姻合併茶莊,當時稱「乾利貞宋聘號」。

易武因「貢茶」將茶業發揚光大。據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羅養儒著《紀我所知集》載:「論雲南貢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雲南督撫派員支庫款,採買普洱茶5擔運送到京,供內廷作飲。至此,遂成定例,按年進貢一次。」由此可知普洱茶作為貢茶北進京師始於清康熙年間。據史料記載,清道光十三年(1839年),易武古鎮進士車順來將自家「車順號茶莊」製作的茶呈獻給道光帝,其口感使得龍顏大悅,遂書「瑞貢天朝」四字,並命官員監製牌匾賜予車順號茶莊。至此,易武在茶人們心中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

易武是最先形成茶葉市場的茶產區。據史料記載,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設置「錢糧茶務軍功司」,專門管理茶葉和糧食的購銷,並把易武定為貢茶採辦地。自那時起,易武成為了茶人眼裡的「朝聖地」。隨著茶莊、茶商的不斷發展,易武逐漸成為了茶葉生產、交易中心,最先形成了集種植、生產、貿易於一體的普洱茶市場區域。

二、茶馬古道的發源地

易武是茶馬古道的發源地,是茶馬古道的第一古鎮。茶馬古道專家、茶文化研究學者周重林老師,在一次討論會上說過:「從唐代的利潤城,元明清以來主產區以及集散地,從古六大茶山到法國人覬覦之地,易武置身歷史大變革之中。」這是易武當時的市場地位所決定的。

第一,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子餅茶」經易武銷至緬甸、泰國、香港,再轉南洋及至歐洲、美洲。這個時候,易武茶已經占有了一部分國際茶葉市場。

第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開闢易武至思茅的主要通道;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政府在隔斷易武和倚邦的磨者河上修起了大橋,使得西藏、滇西的馬幫可以直接進入易武馱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經倚邦至思茅的茶馬古道。這些道路的修建,為易武成為茶馬古道「第一古鎮」創造了有利的交通條件。自此易武便逐漸成為滇藏茶馬古道的始發之地。「商業繁盛,馬幫不絕」就是當時易武古鎮的真實寫照。

第三,依託於「古六大茶山之首」的身份和「瑞貢天朝」的名號,在便利的交通條件下,易武在清朝光緒年間,成為雲南六大茶山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成為了茶葉生產、精加工和集散之地。各種商號、茶莊、店鋪使得易武古鎮的街道熱鬧非凡。

所以,依託於茶葉市場的完善和茶葉經濟地位的不斷提升,易武成為茶馬古道的發源地,此非一日之功,乃歲月積累沉澱所得。根據記載,從易武出發的茶馬古道共有7條線路。

1、易武向北經漫撒、曼乃、江城、墨江到昆明;

2、易武向北經漫撒、曼乃、江城、元陽、建水、蒙自,上火車運往越南河內、海防,上船運香港再轉各地;

3、易武向西北經漫撒、倚邦、猛旺、思茅、普洱、景谷、景東、大理、中甸(今香格里拉);

4、易武向南經勐醒、勐捧、勐百察、泰國米賽;

5、易武向西南經勐侖、勐罕、車裡(今西雙版納)、緬甸、景棟、印度加爾各答、印藏邊界大吉嶺進拉薩;

6、易武向東入寮國烏得、豐沙里、越南勐來、河內、海防轉運到香港;

7、易武向東南經勐伴出寮國磨丁到萬象。

三、易武茶葉品質獨特

在普洱茶界,「香揚水柔」是易武茶被普遍認可的特點。和其他山頭茶一樣,易武茶以雲南大葉種茶為原料,香揚水柔,苦澀度低,屬於刺激性較小的茶品。以南茗佳人2016年易武春茶《無鋒》來說,其香氣馥郁、湯質細膩柔和,深得茶友們的喜愛。而「班章為王,易武為後」能夠被茶友廣泛接受,無疑就是對易武茶的高揚香氣、柔和口感極大的認可。

據《普洱府志》記載:「雲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產易武較多,茶味易好」。由此可知,易武茶的滋味、口感在古人口中就已美名盛傳。作為傳統普洱茶的典型代表,其特點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1、湯色清透明亮,香氣突出。

易武生茶湯色明淨透亮,給人乾淨之感。其擁有獨特的蜜韻,花香馥郁,高揚持久。易武茶香氣高揚是由於易武茶葉內β-紫羅酮成分較高,使得茶葉具有不可比擬的甘醇濃厚的花香。

2、茶湯軟滑,柔中帶剛。

除去香氣高揚,易武茶最獨特的便是其茶湯柔軟度高。入口便給人柔和的感覺,舌苔及兩頰能明顯感受到茶湯的絲絲順滑,具有冰糖韻。因其細膩柔滑的特點,其回甘稍顯含蓄,但喉韻甘潤持久,茶氣足。此為易武茶的「柔中帶剛」的完美詮釋。

3、甜度高,苦澀度低。

易武茶甘甜爽口,苦澀度低,刺激性不強。易武茶不僅內含物質豐富、耐泡度極高,而且茶湯醇厚,除了香氣高揚,口感細膩順滑,回甘持久,喉韻甘潤。新茶雖有淡淡的澀味,但不明顯,入口即化。在普洱茶生茶中,這是易武茶最獨特的優點。

4、後期存儲陳化速度快、質量高。

易武茶後期陳化速度快,轉化效果好是普洱茶界普遍認可的說法。陳化(一般為3年)後的易武茶,其茶湯的品質與飽滿程度可以用「丰韻細膩沉穩厚實、蜜韻足而持久」來形容。有年份的易武茶,其展現出「越陳茶氣越足」的特點,也就是很多行內人所說的茶氣越來越「霸道」,而這種霸道又與其柔軟的特點融合在一起。因此,易武「王后」的稱號,正可謂溫婉賢淑卻不失母儀天下的莊重與威嚴。

事實上,對於易武茶特點的考究,已經開始區分各個村寨的不同。市場上比較有名的是「七村八寨」,這些村寨的茶除了具有易武「香揚水柔」的特性外,還具體自己村寨的獨特口感。

四、易武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到易武茶,便是「一方水土養一方茶」。易武茶被茶友「封后」,易武也成為了普洱茶愛好者的最終歸宿,這與易武茶的品質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但說到底這得歸功於易武地區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我們主要從易武當地的水資源、氣溫、日照強度、土壤四個方面來分析。

1、水資源充足

茶樹喜濕潤,據數據統計,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年降雨量大約為1500毫米。資料顯示,易武茶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到1900毫米之間,非常適宜大葉種茶樹的生育;除此之外,易武茶山自北向南有西代河流經,河流與降雨量的配合形成了易武的「茶園濕潤生態環境」。這為易武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

2、適宜的生長氣溫

易武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度高原地區,這決定了易武茶區氣溫較高。普遍理論認為,20~25℃是雲南大葉種茶樹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氣溫15~30℃之間時,茶樹生長會隨著氣溫升高而加快。易武茶區年平均氣溫17.2℃,年積溫在7500℃以上,是大葉種生長的理想環境。故,易武茶山茶產量較多,足以形成易武茶市場。

3、適宜的日照強度

茶樹在長期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了喜光耐陰、忌強烈直射光、喜散光的特點。易武茶區山高林深,茶區內生長著椿樹、香樟樹、榕樹等高大喬木,和茶樹一起,構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其他「遮陰樹」的存在,使得茶樹暴曬於陽光中的時長變短。加之,易武茶區年霧日達108~146天,這也從另外一方面縮短了茶樹的暴曬時間。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通過「遮陰樹」的攔截,到達茶樹冠層的大部分是散射光,這就提高了茶葉鮮葉中胺基酸、咖啡鹼等化合物的含量,有利於茶葉品質的改善。

4、土壤性質

易武茶區的土壤,在熱帶亞熱帶季雨林成土條件下,主要為磚紅壤、赤紅壤、黃壤,土壤有機質含量4.6%以上,而且土壤養分積累快,分解利用也快。各地土質呈微酸性反應,pH值在4.6~6.5之間。由於地處亞熱帶,氣溫、濕度、雨量充沛,植物生長旺盛,土壤腐殖層深厚達5cm,適宜大葉種的生育。

目前,易武茶區的大茶樹基本是散種在山野樹林之中,陽光漫射時間長,生態環境一流。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易武茶在原料階段就形成了獨特的品質,加之,歷史上易武作為貢茶時期,為減低大葉種的苦澀度,傳統的手工做茶採用輕揉捻的方法,這樣的手法降低茶葉的揉出物含量,故新茶滋味稍淡。但曬青的制茶工藝,保存了茶葉的活性,所以存放一段時間後茶湯的滋味較新茶更濃醇。原料、工藝、存儲三方面緊密結合,方使得易武茶的品質在茶葉市場中獨樹一幟,以致獲得「普洱茶愛好者最終歸宿」的殊榮。

事實上,除了易武茶的悠久發展歷史、茶馬古道發源地、易武茶香揚水柔的特性、一流的生態環境等這些主觀因素外,客觀方面的信息傳播也是易武地位在各個山頭間得以不斷提升的重要因素,如市場上對易武茶的宣傳,使得越來越多的茶友關注易武並了解易武,以及茶友間的信息交流使得易武特色得以宣揚。這些都會影響普洱茶愛好者對於易武的認知,使得越來越多的茶友對易武充滿嚮往與敬意,以至於對於「易武」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總而言之,易武之所以能成為普洱茶愛好者的最終歸宿,並不僅僅是易武茶「香揚水柔」的特點決定的,也不是茶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評定的。易武在歷史潮流中表現出來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決定了易武的歷史地位和市場地位。(來源:只見普洱茶,圖片來源:南茗佳人)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