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AMD等集體卷AI PC,能從英偉達手中搶下蛋糕嗎?
界面新聞 · 科技 ·

英特爾、AMD等集體卷AI PC,能從英偉達手中搶下蛋糕嗎?

界面新聞記者 | 彭新

界面新聞編輯 |

AI正成為PC產業的新變量。

近日,AMD、英特爾等均在自家處理器中集成NPU(神經處理器)單元,以強化AI處理能力。例如英特爾近期發布的酷睿Ultra系列處理器,結合NPU、CPU、GPU(圖形處理器),可提供34 TOPS的AI整體算力。AMD則於本月初發布了新款8040系列AI PC處理器,該晶片整體標稱算力為39 TOPS,內置NPU算力為16 TOPS。

對於AI PC的發展趨勢,行業和第三方機構均持較樂觀態度。據IDC預計,明年AI PC滲透率會快速增長至55%,並在2027年達到85%。AI終端在所有終端中的占比也將由今年的41%增至2027年的79%。隨著明年大量AI PC的推出,PC整體售價將大幅提升。而Counterpoint稱,AI PC很可能在明年推動新一輪出貨反彈,並在2026年後主導PC市場,預計屆時滲透率過半。

但當英特爾、AMD等處理器廠商嘗試集成NPU來卷AI時,仍需應對另一GPU巨頭英偉達的競爭。

作為「摩爾定律已死」的鼓吹者,英偉達CEO黃仁勛一直不看好CPU的長期前景。他認為,CPU遭遇性能瓶頸,過去相同功耗下每5年性能提升10倍的規律已不適用,行業需要新的計算方式,即以GPU驅動的加速計算。

GPU最初是為電子和電腦遊戲而生的晶片,為了處理複雜逼真的圖形,需要對3D模型、光線陰影等畫面細節進行處理。相比按順序進行計算的CPU,能同時並行大量單純計算的GPU更加適合此類計算負載。

自從2018年的RTX系列GPU發布後,英偉達便強調其產品具備支持光線追蹤、DLSS超採樣等AI技術能力:一方面,可在遊戲、圖形渲染等應用場景帶來更好的畫面渲染能力;另一方面,DLSS等技術降低了圖形處理帶來的算力需求,實現了畫面性能、功耗的平衡。

目前,英偉達消費級GPU產品架構已升級至Ada Lovelace,據稱顯卡綜合性能提升4倍,其中重要的性能提升均有AI處理單元的參與,如DLSS3技術可以為遊戲插幀,提升畫面流暢度。在3D設計用途上,英偉達版「元宇宙」Omniverse則依靠DLSS技術可以輸出4K高清晰度畫面等。

除了圖形處理之外,GPU的新市場還擴展至科學計算、數據處理等領域,這當中英偉達在2006年發布的並行計算平台CUDA發揮了重要作用。CUDA是把GPU資源用起來的軟體工具,其中包含一系列開發工具。沒有CUDA之前,開發者要把原本為圖像渲染設計的GPU用到加速計算上,需要複雜的調試和編譯。經過十餘年發展,CUDA已成為一種AI基礎設施,即原生AI開發平台,任何人只要擁有一台配有支持CUDA的英偉達GPU電腦,就可以開發任何AI相關軟體。

AI正成為PC產業的新變量。近日,AMD、

比如,Steam上的AI變聲軟體「VoiceMelody 」,可將語音中的音素信息整合併加以使用,無論語音質量或語言如何,都能自然進行聲音轉換,但前提是顯卡支持CUDA。

據黃仁勛透露,過去一年,CUDA軟體下載量達到了2500萬次,而其歷史下載量是4000萬次。

在藝術創作領域,華人藝術家趙恩哲告訴界面新聞,由於技術門檻和工業化流程等方面限制,創作者過去只能在概念設計和最終呈現之間妥協,但現在藉助英偉達GeForce RTX顯卡的大算力以及Stable Diffusion、RUNWAY等AI創意工具,概念設計師已經可以突破創作門類的限制,在短短几秒內嘗試很多實現的可能性。

界面新聞記者|彭新界面新聞編輯|

對於生成式AI,GPU仍有先發優勢,目前主流大模型應用就建立在GPU驅動的加速計算之上。而在軟體工具和支持上,英偉達也在繼續為Stable Diffusion等應用進行適配和優化。

黃仁勛認為,PC行業正迎來一次重生的機遇。未來十年,新的AI PC將取代傳統PC,市場價值可達上萬億美元。但當前各大廠商要想從英偉達手中搶下市場份額,不僅要在硬體算力上更強,還要在軟體生態上下更大的功夫,同時在AI部署、推理速度、運行穩定和兼容性上做到最好。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