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全國道德模範,如今變作女兒身,跨性別群體你了解嗎?

昔日全國道德模範,如今變作女兒身,跨性別群體你了解嗎?

2021年8月8號,東京奧運會圓滿落下帷幕。本次奧運會中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運動員,也出現了不少個人特色十分突出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運動員。

和媽媽一起逛街買衣服,甚至向媽媽撒嬌說想穿裙子。當時覺得年齡太小,媽媽也

其中變性球員哈伯德就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主要是因為哈伯德並沒有通過手術真正置換成女性,只是心理性別認為自己是女性,不少網友認為這有失公平。

其實要是對跨性別群體有所了解的話,只要是心理上已經有性別認知,不管身體有沒有做手術,都是跨性別者了,當然體育賽事中是否可以出場也值得商榷。

儘管爭議很大,哈伯德登上賽場依然可以看出現在世界對於跨性別者的包容度正在提升,而社會認可度的提升也和其他跨性別者做出的努力有關。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跨性別者,全國道德模範劉霆。

昔日全國道德模範如今變作女兒身

劉霆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些女性化傾向。

西,手會經常翹蘭花指,喜歡玩布娃娃,不愛和男生玩。有一次劉霆

據劉霆媽媽回憶,他小時候喜歡一些女孩子的東西,手會經常翹蘭花指,喜歡玩布娃娃,不愛和男生玩。

有一次劉霆和媽媽一起逛街買衣服,甚至向媽媽撒嬌說想穿裙子。當時覺得年齡太小,媽媽也沒有多想。

而在劉霆看來,那是他第一次很明確地想當女生,此後這種想法就一直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13歲那年,劉霆的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母親得了尿毒症,父親也離他們遠去,他不得不承擔起照顧母親得重任。

性化傾向。據劉霆媽媽回憶,他小時候喜歡一些女孩子的東

所幸劉霆並沒有被生活擊垮,照顧母親得同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劉霆主動聯繫校方,在獲得校方同意後,劉霆便背著母親去上學。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利用休息時間去幫助患病的母親。

後來,劉霆的事情被當地媒體知道後,便開始大肆報導。經報導後劉霆的事跡在社會產生巨大反響,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被劉霆的精神感動,紛紛伸出援手資助劉霆。最終劉霆媽媽通過中山醫院的治療,順利治好了疾病。

在那期間,劉霆也被授予了諸多榮譽。中華孝親敬老楷模」、浙江十大「孝心好兒女」、「全國道德模範」,一個個榮譽光環將他推向了道德制高點,他還被邀請到很多高校進行演講。

昔日全國道德模範如今變作女兒身劉霆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些女

對於大部人而言,這樣的經歷無疑是一種殊榮。而劉霆在敘述起這段時光時,卻認為那是一段十分煎熬的日子。

當時媒體報導對他的稱呼都是這樣的,「大一男生」、「中國孝子」、「模範男孩」,他去做演講分享時小孩子問他問題也是以大哥哥稱呼,正是這些稱呼讓本是光榮的日子在他眼中變得無比煎熬。

他認為這些都在對他進行身份認證,他所獲得的榮譽越多,男生這個身份也就越加牢固。但實際上,他一點也不接受。

演講的時候主辦方拿出一套男生的制服給他穿,他卻扭扭捏捏不肯穿上。主辦方不理解為什麼一個男生穿衣服要這麼羞澀,而在他的眼中,自己女性的身份認知在被壓制,這讓他十分痛苦。

於是,等到媽媽的病情徹底痊癒,這些道德模範事件也不再有熱度的時候,他明確地告訴媽媽,他要做女人。

出的努力有關。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跨性別者,全國道德模範劉霆。

媽媽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非常反對但又很矛盾。她很感謝兒子這麼多年的犧牲照顧,想支持兒子,面子上卻又過不去。最後她還是不同意劉霆的心意,並希望他學男生說話做事。

劉霆本就處於糾結之中,聽到媽媽的回答也不敢忤逆,便試著去學習男生的生活方式。結果卻很不理想,外在與內心的矛盾衝突更嚴重了,他連續換了好幾份工作都因為心態問題選擇辭職,意志逐漸變得消沉。

「什麼都不能做,看上喜歡的人又不能戀愛,也不能有結果,我這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錯的還是對的,看到窗戶,就想跳下去了」,回憶起那段時光,劉霆這樣說。

望著每天痛苦的兒子,媽媽終於也扛不住了,她主動帶著劉霆去找心理醫生尋求解決方法。

經過心理醫生的確診,劉霆的性別認知是先天性的。得知這個結果,媽媽心裡也鬆了一口氣,原來她一直認為劉霆出現這樣的想法與自己得病有關。為了照顧自己,劉霆才活得越來越像個女生,為此她總是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

在世界對於跨性別者的包容度正在提升,而社會認可度的提升也和其他跨性別者做

「你是為自己而活,為媽媽而活,還是為社會而活?」

心理醫生的一句話讓劉霆陷入深思,一番強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劉霆終於明白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他要通過手術變成真正的女人。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在同意書上,媽媽用了《懂你》中的一句歌詞,她想讓劉霆明白,自己已經從反對者變成了他堅實的後盾,她終於理解了兒子這些年內心承受的煎熬與痛苦。

手術後,劉霆很開心。她告訴媽媽,「我不是變性,我是復性,復活我本來應有的性別。」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身份,劉霆將名字也做了更改,變成劉婷,她認為這樣她才更符合一個女性的形象。

可以出場也值得商榷。儘管爭議很大,哈伯德登上賽場依然可以看出現

變性成功之後的劉婷還參加了選美大賽,並獲得了「最美蝶變獎」。

2016年,劉婷把自己這些年的心路歷程進行二次創作,寫了自傳書名為《我本佳人》。她希望通過這本書可以幫助到那些也像她一樣的跨性別者,同時也希望社會能對這類人群多一些包容,多一份理解。

有記者也採訪過劉婷變性之後的感受,問她是否後悔,劉婷這樣回答。

「最大的傷痛不是公開,而是隱瞞,與其選擇獨自承受秘密,不如選擇公開,讓所有人成為見證」

自身是跨性別者,如何自我管理?

此刻也許在讀文章的你也是一名跨性別者,或者對自己是否是有所懷疑。對於所有有懷疑、處於糾結中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先去找專業的心理醫生確定自己的情況。

根據《2017中國跨性別群體生存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跨性別群體中有超過百分之50的人曾陷入焦慮或是抑鬱中。

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內心認同的性別與外在性別不一致時,矛盾,糾結便開始與他們糾纏。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不知道要怎麼做,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是否是合理的,被這些想法整日包裹,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已經有性別認知,不管身體有沒有做手術,都是跨性別者了,當然體育賽事中是否

因此必須儘快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確認自己的情況。

其次要勇敢面對自己,面對現實。

不少跨性別者在確認自己是跨性別者之後都選擇了逃避,因為一旦公開可能會失去親密關係,也會受到來自社會的指責。

據調查很多跨性別者向父母坦白之後,沒有得到支持。父母的第一選擇都希望矯正他們內心的認知,一些極端的父母甚至會斷絕往來,這些失敗的例子會增添他們對於坦白的恐懼感。

公開可能會失去一些關係,但不公開自己會受一輩子的痛苦。

認為這有失公平。其實要是對跨性別群體有所了解的話,只要是心理上

這樣對比起來,我想大家應該明白如何做選擇了。只要有勇氣去公開,去面對,不好的結果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時間慢慢調節。如果不公開,即便再怎麼調節,也始終是在痛苦的循環之中。

最後要確保自己的內心與外在同樣強大。

在跨性別群體中,能拿出來舉例的有知名度的範例其實是很少的,除了上文中的劉婷之外,最為大家熟知的可能就是金星了。

她便是內心極其強大的代表,年輕時是國際著名舞蹈家,有了變性的想法也是自己去說服家裡人做了手術。

舞蹈家的身份給她打下了經濟基礎,內心足夠強大又使他有充足的動力改變自己,這就是金星作為跨性別者如此成功的原因。

哈伯德並沒有通過手術真正置換成女性,只是心理性別認為自己是女性,不少網友

然而現實之中能這樣生活的只是少數。調查顯示跨性別人群失業率百分之11,稅後年收入低於2.5萬元占百分之33,低於5萬元占百分之57,總體而言低收入占多數。

出現這種情況是可以預見的,跨性別人群很多人因為心理問題學業未完成便退學了,進入社會中也屢屢碰壁,收入來源很不穩定。跨性別者更需要順利完成學業,找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

國外有一位知名喜劇演員,有人採訪她為什麼進入喜劇行業,她說:人們總是嘲笑我,所以我想乾脆收他們點錢。

跨性別者應該也具備這樣的認知,當前的網際網路世界仍舊喜歡獵奇,直播的興起更是為不少小眾群體、小眾文化提供了展示空間。

我們並不提倡過度迎合市場將自己變得畸形,而是希望跨性別者可以更好地展現自己。既然大家喜歡看不一樣的事物,那就讓他們看,但是要收錢。這樣既可以穩定自身的經濟來源,也可以在客觀上讓社會更了解跨性別群體。

孩子是跨性別者,父母要如何相處?

我們總是希望父母可以包容理解孩子,但是不談任何前提條件的包容就是耍流氓。

憑心而論,倘若我們代入父母的角色,遇到孩子突然告訴自己想要換個性別,我們也不可能立刻出現包容理解的態度。因此對於父母而言,可以不支持,但是一定不能暴力反對。

其中變性球員哈伯德就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主要是因為

根據調查統計,不少父母都採取過暴力行為來對待孩子的意願。包括視而不見、辱罵、毆打,甚至有父母強行讓孩子與其他人發生性關係以求改變。

一位跨性別採訪者說,她和父母坦白之後,父母卻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何不犧牲一下自己,收斂一下自己,成全一下大家」。

那一刻她覺得是自己人生最黑暗的時刻,仿佛被全世界拋棄了,自己的意願竟然沒有父母的面子重要,當時她就想過自殺。

因此,父母可以不支持,但是千萬不能使用暴力手段對付孩子。這樣做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將孩子越推越遠,甚至會威脅到孩子的生命。

其實,父母在這個問題上是可以成為主動者的。大部分跨性別者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不一樣的性別認同是在6歲到13歲這個年紀,表達自己想要變性的意願是在13到18歲這個年紀。

一大批優秀的運動員,也出現了不少個人特色十分突出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運動員。

不過他們表達的方式可能沒有那麼直接,也許只是在日常聊天中隨口一說,父母都沒有注意到,就這樣被略過了。

所以在孩子青春期這段時間,父母要傾注更多的注意力在孩子身上,發現與本身性別相反的舉動要立刻重視起來,最好是去醫院進行診斷。

一名專業心理醫生告訴記者,這些跨性別群體的父母主要存在三個疑慮,一是他們根本不了解什麼是跨性別者,就急病亂投醫,甚至採取暴力措施。

二是好面子。總覺得孩子出現這種問題,自己臉上無光,和親戚鄰里交往抬不起頭來。

三是擔心孩子的未來,不知道孩子出現這種問題以後怎麼辦。

2021年8月8號,東京奧運會圓滿落下帷幕。本次奧運會中湧現了

很多父母在剛到醫院的時候大多數都以反對意見為主,但隨著對於跨性別群體的逐步了解,他們的接受度也會越來越高,畢竟發現其實不是只有自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還有很多一樣的孩子。

理解之後,父母最大的擔心就是孩子的發展問題,醫院裡面一位母親談起孩子忍不住落淚,他現在這樣我可以理解,但是社會不一定能接受他,希望他好好發展也是一種奢望,我已經做好準備養他一輩子了。

時至今日,我國跨性別群體數量在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斷發展。無論是對於跨性別群體自身還是他們的父母親人,接納始終是一個時間性問題。而擺在他們眼前的,還要面臨工作就業、醫療治理、教育晉升等各類更大的問題,這些就需要每一位身在社會中的我們與他們共同努力才能解決。


今日話題:

你身邊有跨性別者嗎,你對他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