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計劃用5年時間基本實現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大洋網 · 社會 ·

惠州計劃用5年時間基本實現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感受到家庭醫生帶來的便利。記者王昌

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感受到家庭醫生帶來的便利。記者王昌輝攝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在2017年的這一天,73歲的葉天然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團隊來到小區宣傳,他鄭重的在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家住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的葉天然,患有高血壓和頸椎病,經常身體不適,老伴朱阿姨前段時間同樣因為頸椎病頭暈嘔吐,此前去醫院都是兒子幫忙預約聯繫,多有不便,聽說家庭醫生可以協調聯繫專科醫生,於是主動過來簽約,「以後和醫生能及時聯繫,到哪家醫院找哪個醫生也有數了。」葉大爺說。

作為分級診療的重要一環,惠州市從2016年開始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成為全省城鄉家庭醫生式服務第一批試點,計劃用5年時間,全市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屆時,每位居民手機的通訊錄上,都有望增加一位家庭醫生的聯繫電話,不僅可以及時獲取健康指導,還能在各種醫療服務上獲得幫助。

轉變▶▶「白大褂」進社區從吃「閉門羹」到居民主動簽約

「李大夫,我家孩子發燒了,三十八度六,最近在換牙,和發燒有沒有關係?」電話那頭傳來家長焦急的聲音,「換牙引起的體溫變化不會這麼高,最近氣溫變化劇烈,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建議到醫院門診看看。」這樣的對話,早已成為全科醫生李洪亮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作為惠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的一員,李洪亮不僅沒有把這看做額外的負擔,反而因為居民態度的轉變而感到鼓舞。

李洪亮回憶說,最開始他們在TCL康城四季小區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時,很多居民誤以為他們是推銷藥品的,沒少讓他們吃「閉門羹」,在他們多次進社區宣講,特別是已簽約居民逐步感受到簽約服務的好處後,越來越多的居民就像葉大爺一樣,會主動與他們聯繫,簽約家庭醫生。

與此同時,家庭醫生團隊也及時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法。有些老人不希望被別人打擾,他們就在小區擺攤設點,有的居民對穿著「白大褂」在心理上有牴觸,家庭醫生的成員在上門時脫去「白大褂」,換上統一的黃色背心。

家住康城四季小區的陳阿姨對簽約的好處深有體會。2015年成為首批「吃螃蟹」試點簽約後,陳阿姨享受到每年免費的血糖、血壓檢查服務,每個月都能接到家庭醫生詢問身體狀況的電話,「我有高血壓,家庭醫生就經常建議我少抽菸,多吃蔬菜,現在我的血壓控制得很好。」更令她有意外之喜的是,最近幾個月,她還可以每月免費領取降壓藥——事實上,仲愷高新區的這項突破性惠民政策,在全省範圍也並不多見,已經成為吸引居民,特別是吸引高血壓患者簽約家庭醫生的「法寶」。

從2016年12月起,在仲愷高新區,已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的高血壓患者,可以申請領取免費的治療量的9種臨床常用的高血壓藥物,此外惠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為簽約居民提供三九貼敷等免費中醫適宜技術服務。

「我們不會片面追求籤約率,如果簽約了只是發個簡訊打個電話,意義不大。」李洪亮說,從康城四季到金寶創業家園,他們以小區為單位穩步推廣,就是希望能給簽約居民帶來切實的好處。

為了更便於居民享受到家庭醫生服務,惠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與康城四季小區物業溝通,在小區內設立一個單獨房間,今後將常駐醫護人員提供服務,可以用可攜式設備開展B超、心電圖等檢查項目。

提升▶▶「全科」+團隊作戰不光看病還做心理疏導

「我自己閨女每天工作很忙,都不會關心我有沒有吃藥,她比我親閨女還親,家庭醫生真好!」金寶創業家園小區68歲的劉大爺,一提起家庭醫生就不停稱讚。

劉大爺心目中比「閨女」還親的「她」就是護士李旭華。作為全科護士,她要掌握全面的護理技能,每天上午幫助患者進行血壓血糖檢查並轉交醫生處理,下午往往打20多個電話,隨訪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的居民,給出用藥建議,提供轉診便利,晚上還要做好轄區內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檔案管理。已超出一般意義上「護士」的職責範疇。

「身兼數職」是很多家庭醫生團隊成員的特點。在成為家庭醫生之前,李洪亮是一名外科醫生。經過1年的轉崗培訓,李洪亮成為全科醫生。「外科醫生主要是手術能力要求高,全科醫生主要是掌握知識要更多、更全面,特別是在公共衛生方面。」如今,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樓的家庭醫生簽約門診,每天都有很多已簽約居民前來問診,李洪亮特別注意耐心詢問。和很多大醫院迫於就診患者數量壓力的兩三分鐘「速戰速決」相比,在這裡,醫生和居民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溝通。「很多不是單純的身體疾病,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在正常的診療之外,與簽約居民聊天,做些簡單的心理輔導,成為全科醫生的又一項工作。

在每個人都是「多面手」的基礎上,家庭醫生同樣強調團隊作戰。目前,惠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170多位醫護人員分為7個大隊,每個大隊又分為3個家庭醫生小分隊,每個團隊配備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和公共衛生服務人員以及後勤人員等,服務社區超過14萬的常住居民。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主要採取團隊服務形式。居民或家庭在與家庭醫生團隊簽約的同時,自願選擇一所二級醫院進行簽約。簽約後,家庭醫生團隊將定期對服務對象進行健康評估,掌握他們的主要健康需求,並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李洪亮介紹說。

惠州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將逐步推進家庭醫生全覆蓋,並加強全科醫生團隊能力建設,通過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在崗醫師轉崗培訓、醫療聯合體業務協作等項目,多渠道培養培訓全科醫生。

突破▶▶優先簽約「重點人群」信息共享待落地

根據政策規劃,家庭醫生主要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發揮的是維護居民健康和實現有序醫療的「守門人」角色。

由於醫護人員等醫療資源的局限,「重點人群」成為當前階段家庭醫生的主要簽約和服務對象。

惠州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主要以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0—6歲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等目標人群為重點,通過「家庭醫生學科團隊—社區居民」和「全科醫生團隊—社區居民」兩種模式,簽訂服務協議,提供契約式健康管理服務。

2012年,惠城區橋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組建並開設家庭醫生工作室,成為惠州市首個家庭醫生工作室,並於2016年5月被納入廣東省第二批家庭醫生服務試點單位。

「成立家庭醫生工作室的意義在於,中心有專門的家庭醫生隨時給居民提供上門服務,只要服務對象一個電話打過來說需要醫生上門,當天坐班的醫生就馬上奔赴服務對象家中。」橋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謝志林介紹,如果沒有專門的家庭醫生工作室,家庭醫生還要兼顧中心門診上班工作,就沒有辦法安排專門的時間應對居民隨時隨地所需要的上門服務。

此外,信息化水平不足也是阻礙家庭醫生發揮服務效果的短板。據介紹,在橋東社區已有超過90%的居民在該中心建立起健康檔案,曾碧霞表示,建立健康檔案的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家庭醫生的工作造成較大壓力。

仲愷區計生辦主任周文雄介紹,仲愷的智慧醫療應用從2012年開始,共投資2000多萬元,一期已經完成,二期建設即將完成。其中,一期在潼僑鎮衛生院進行試點,二期是在全區推行,全區所有醫療機構應用,全部網絡醫院延伸到村一級,把社保報銷延伸到村,門診報銷,通過慈善組織的幫助,每個村的衛生站已經全部配置了全科醫生工作站,居民可以通過設備進行基本的體檢,數據實時傳送到平台,實現數據共享。此外,區域影像信息系統、區域檢驗信息系統和便民自助服務系統也已經在仲愷逐步落地實施。

有不願具名的家庭醫生對記者表示,目前家庭醫生到醫院的醫療信息尚未聯通,協助轉診時往往需要患者拿著手寫病歷去上級醫院,在同一級醫療機構內,公共衛生服務信息與醫療信息也尚未打通,在同一個社區服務中心,住院病歷和所開處方都是分別記錄,此外,藥物和治療手段的不協調,也成為家庭醫生承接上級醫療機構轉診患者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瓶頸性難題。

(統籌:曲廣寧、廖鈺嫻 采寫:記者王彪)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