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 · 科學 ·

2020年,這些太空科學突破令人震驚

合眾國際社網站12月25日盤點了2020年與太空有關的五個令人震驚的科學突破和發現,具體如下:

報導稱,科學家們對太陽的內部運行情況有了深入了解,但關於這顆恆星,研究人員還有很多疑問,比如為什麼它的大氣層比它的表面更熱、日冕物質拋射到底因何而起。

2020年,科學家們更仔細地研究了太陽的一些最令人困惑的現象,這要歸功於兩個天文觀測站:NASA的高解析度日冕成像儀,它是一台亞軌道望遠鏡,簡稱Hi-C;NASA的太陽軌道器,這是該機構與歐洲航天局共同管理的一個太空探測器。

今年春天,Hi-C觀測任務的科學家們公布了有史以來最清晰的太陽圖片,揭示了構成太陽外層的超熱等離子體的精細紋路。負責太陽軌道器觀測工作的NASA和歐洲航天局研究人員也不甘落後,他們公布了迄今為止最近距離的太陽圖片。

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的科學家霍莉·吉爾伯特在新聞稿中說:「這些令人驚嘆的圖片將幫助科學家們認清太陽的大氣層是什麼樣子。」

吉爾伯特說:「這對於了解它如何推動地球附近和整個太陽系的太空天氣非常重要。」

震驚的科學突破和發現,具體如下:報導稱,科學家們對太陽的內部運

NASA今年公布的有史以來最清晰的太陽照片(NASA網站)

火星上的地震

報導稱,2020年,研究人員發表了首篇以NASA「洞察」號探測器所收集數據為基礎的科研論文。自2018年底開始執行科研任務以來,「洞察」號上的地震儀已經探測到了數百次火星地震。「洞察」號的儀器頻頻探測到地震波,說明其登陸位置的地表以下幾英尺處是一大片沙地。

據NASA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火星沙質表土下面的成分很像地球的結晶狀地殼,但裂縫更多。研究人員把火星的某些地震與一個被稱為瑟伯勒槽溝的火山活躍區域聯繫起來,這裡有大約1000萬年前由熔岩流形成的兩道深溝。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地質學家馬特·戈隆大衛在新聞稿中說:「它差不多是這顆星球上最年輕的構造特徵。我們在這個區域看到地震跡象的事實並不意外,但的確很棒。」

有水的系外行星

報導稱,對生命的探索繼續主導著行星科學領域。它激發了從地球化學家到天體生物學家的各類科學家展開一系列研究,但它也主要集中在對外星水無休無止的追尋。

今年夏天,NASA科學家們利用複雜的數學模型預測太陽系附近的類地行星上是否有水。戈達德航天中心的行星科學家琳娜·奎克發現,在他們分析過的53顆系外行星中,四分之一的星球上很可能有海洋。這代表著它們有包裹在冰層中的龐大水體,就像土星的衛星土衛二和木星的衛星木衛二。

奎克在NASA發布的新聞稿中說:「接下來的航天任務將讓我們有機會看看太陽系中那些有海洋的衛星能否支持生命存在。」

合眾國際社網站12月25日盤點了2020年與太空有關的五個令人

研究人員認為,有十幾顆系外行星可能和土衛二一樣存在地下海洋。圖為土衛二照片。(NASA網站)

月球樣本

去年,中國成為首個將太空飛行器送達月球背面的航天國家。今年,中國成為幾十年來首個收集月岩和月壤樣本並送回地球的國家。

今年12月初,中國的嫦娥五號著陸器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它有著12億年歷史。在採集了4.4磅(約合2千克)的月岩和月壤樣本後,著陸器從月球表面升空,與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器交會對接。嫦娥五號返回艙在南大西洋上空約3000英里(約合4830公里)的地方與主太空飛行器安全分離,12月17日在內蒙古著陸。

捕獲小行星

今年,NASA從小行星表面成功收集到岩石和 Dirt ,美國成為第二個做到這一點的國家。

10月初,NASA的「冥王號」探測器在繞「貝努」小行星飛行過程中完成了著陸後即刻升空(TAG)機動採樣。

岩石樣本被成功密封在一個膠囊中準備回家。重返地球的旅程將於明年開始,但岩石樣本預計要到2023年才能著陸。

科學家希望這些樣本能幫助他們破譯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奧秘,並協助「行星防禦」工程人員保護地球不受小行星侵犯。

在NASA等待自己的小行星岩石返回的同時,日本航天機構宣布其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取得了成功。

12月初,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成功地收回了攜帶小行星「龍宮」岩石樣本和深空氣體的返回艙。

來源:參考消息網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