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頭條 | 聰明美麗難道是我瀕危的原罪?
生態中國網 · 寵物 ·

生態頭條 | 聰明美麗難道是我瀕危的原罪?

隻高智商「鳥士」你知道嗎?世界上現存的鸚鵡種類有400多種。

艷麗的羽毛,強有力的彎鉤喙,神氣的姿態,彰顯鸚鵡不俗的聰穎和智慧,給予我們對鸚鵡的強烈印象和幻想。

然而,作為大眾最熟悉的鳥類之一,我們真的了解鸚鵡嗎?

這些頻繁出現在花鳥市場、動物園、卡通片、還有許多家庭里的小鸚鵡,真正的性情是怎樣?又面臨著怎樣的生存危機和傷害呢?我們,怎樣才能真正愛護它們?

01

一隻高智商「鳥士」

你知道嗎?世界上現存的鸚鵡種類有400多種。

它們分布廣泛,主要生活在東南亞、南亞、中美、南美和澳大利亞的熱帶雨林與稀樹草原。其中有9種鸚鵡在我國也有分布。

鸚鵡有著較長的壽命和較高的智商。一般來講,鸚鵡壽命的長短與體型成正比,小型鸚鵡平均壽命為5-20年,而中大型鸚鵡則能活30-60年以上。同時,鸚鵡在鳥類中也是出了名的高智商,認知能力在很多方面類似非人靈長類。據研究,高智商可能是為了幫助鸚鵡更好地處理複雜的社會關係。

除了長壽命和高智商,鸚鵡還有哪些特點呢?

雖然我們常看到單只飼養的鸚鵡,但是其實,鸚鵡是非常典型的群居動物。在野外,鸚鵡群體白天一同覓食進食,交流信息,晚上一同飛回夜宿地集體休息。親密的夥伴會互相梳理羽毛,互相餵食。然後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共同哺育下一代。

野外很少有健康的鸚鵡是獨自活動的,因為群體生活對於鸚鵡來說,代表著生理和情感的安全感。

生存危機和傷害呢?我們,怎樣才能真正愛護它們?01一

在澳大利亞林地上空,當看到綠色與金色交相輝映,我們便知道,是虎皮鸚鵡群來了。來源:網絡

鸚鵡天生有著異常充沛的精力。例如深紅玫瑰鸚鵡在秋季,白天會花費將近一半時間用來覓食進食,其餘時間還會用來進行警戒、梳羽、攀爬、飛行、繁殖等行為,所以,鸚鵡的日常生活是非常充實的!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鸚鵡作為榜上有名的瀕危鳥類群,很早就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權威機構和保護組織的重視。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list)顯示,現存的404種鸚鵡種類中,有將近1/3的種類被評估為受威脅物種。

動物園、卡通片、還有許多家庭里的小鸚鵡,真正的性情是怎樣?又面臨著怎樣的

而導致鸚鵡瀕危的兩大元兇,一是由於森林砍伐引起的原始生境被破壞,二就是由於寵物貿易引起的野生鸚鵡獵捕和走私。

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CITES)資料庫統計,近46年間(1975-2021),近七成的鸚鵡種類(276種)有以商業為目的的野生個體國際貿易記錄,其中包含54種受威脅物種。

出於保護鸚鵡野生種群的目的,避免因為無節制捕獵貿易而造成物種滅絕,CITES將除了四種鸚鵡以外(玄鳳鸚鵡、桃臉牡丹鸚鵡、虎皮鸚鵡和紅領綠鸚鵡)的其他所有鸚鵡都列為了禁止國際貿易或受管制種類。

02

獵捕走私屢禁不止

然而,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利益阻止不了偷獵和非法貿易的存在。雖受CITES嚴格出口限制的保護,很多種類的鸚鵡種群數量卻在持續下降,比如非洲灰鸚鵡。

鸚鵡盜獵走私屢禁不止的原因有幾點:

1.大型鸚鵡性成熟較遲、繁殖周期長,一個完全不依賴野生種源的「封閉人工繁育系統」可能需要養育幼鳥4年以上,才能用於繁殖,也不容易配對成功。而野生鸚鵡獲取成本更低,有時也更適合繁殖。據調查,一些國家的繁殖場會進口已經建立了繁殖對的野生鸚鵡,這樣「效率」更高。野生鸚鵡也經常被認為是更多產的繁殖者。

2. 越來越多的飼養者傾向購買未斷奶或剛斷奶的幼鳥。相對成鳥的來說,幼鳥更親人,易於與飼養者建立關係。所以,從經濟角度,養殖戶更願意將幼鳥直接出售,然後低成本快速補充野生種源用作繁殖,是更「經濟」的做法。

正是因為這些巨大市場需求背後的利益,讓走私團伙甘願鋌而走險。

很多自稱是人工繁育的中大型鸚鵡其實來源都是野生的,通過合法養殖場掩護使其合法化。在很多國家,每年鸚鵡的實際出口數量常常超出CITES准許出口的合法配額數量,甚至,連配額設定本身都存在巨大問題。以灰鸚鵡為例,據官方數據顯示,在2007至2014年間,灰鸚鵡實際交易數量比合法數量多出4.2萬餘只。種種漏洞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很多鸚鵡種類的野生種群數量不能真正受到保護,依舊面臨滅絕的風險。

最熟悉的鳥類之一,我們真的了解鸚鵡嗎?這些頻繁出現在花鳥市場、

來源:World Parrot Trust(2018)

的聰穎和智慧,給予我們對鸚鵡的強烈印象和幻想。然而,作為大眾

鸚鵡的盜獵走私除了會對鸚鵡野生種群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之外,對鸚鵡個體同樣會造成直接傷害。

在走私過程中,很多鸚鵡會因為驚恐、疾病、窒息、饑渴等原因死去。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統計,鸚鵡在非法貿易運輸過程中的平均死亡率高達30%-40%。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調查,在一次走私過程中,多達60-80隻非洲灰鸚鵡被關在一個籠子裡,在某些情況下,死亡率會高達70%-90% 。

艷麗的羽毛,強有力的彎鉤喙,神氣的姿態,彰顯鸚鵡不俗

2015年,印度尼西亞泗水海關日前破獲一宗走私保護動物的案件,嫌犯將24隻瀕臨滅絕的小葵花鳳頭鸚鵡(Yellow-crested cockatoo)塞進水瓶里,欲偷偷運出印尼。圖片來源:Anadolu Agency

03

瀕危的鳥

中華秋沙鴨(瀕危)

中華秋沙鴨,又稱鱗脅秋沙鴨,因模式標本產於中國而得名,是一種分布局限於東亞的珍稀鳥類,有著「國鴨「之稱,在IUCN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受脅等級是瀕危。

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且不論雌鴨還是雄鴨都有著飄逸的「長發」,雄鴨的「長發」甚至更長一些 ,像極了那些年我們青春里曾經有過的「殺馬特造型」,也可以說引領了鳥屆「殺馬特造型潮流」。

中華鳳頭燕鷗(極危)

中華鳳頭燕鷗與中華秋沙鴨一樣,都有著「殺馬特造型」,髮型甚至比中華秋沙鴨還更「炸」一點。

中華鳳頭燕鷗因為枕部的羽冠得名,過去又叫黑嘴端鳳頭燕鷗,它的喙是黃色的,但喙端又是黑色的,上體偏白;而大鳳頭燕鷗則是嘴黃綠色,上體深灰色,兩者還是很好分別的。

中華鳳頭燕鷗是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也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種之一——自1863年被命名以來,到2000年,人類對它們一共只有6次確切的觀察記錄。因其稀少神秘,它們被學者專家稱為「神話之鳥」。

勺嘴鷸(極危)

勺嘴鷸是鷸科濱鷸屬鳥類,全身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那湯匙形狀的嘴。

體長14-16厘米,下體白色,上體灰褐色,具黑色貫眼紋。

遷徙期間,依靠它極富特色的勺形喙在灘涂表面像掃帚一樣來回捕捉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昆蟲為生。吃起東西來簡直不要太方便。

黑臉琵鷺(瀕危)

與勺嘴鷸相比黑臉琵鷺的那湯匙嘴要大得多了。

黑臉琵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屬於䴉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

東方白鸛(瀕危)

東方白鸛是一種大型的涉禽,體態優美,還擁有大長腿,說是顏值擔當也不為過。

喙長而粗壯;眼睛周圍、眼線和喉部的裸露皮膚都是朱紅色,眼睛內的虹膜為粉紅色,外圈為黑色。

丹頂鶴(瀕危)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頸、腳較長,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徵極明顯。

青頭潛鴨(極危)

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的鳥類。

青頭潛鴨雄性的頭頸部黑色,並具有綠色光澤,上體黑核色,胸深褐,腹部及兩肋白色,翼鏡及二級飛羽白色;雌性頭頸部黑色,胸部淡棕色,翼鏡和尾下覆羽白色。

往遠處一看青頭潛鴨仿佛是戴了青色帽子的鴨子,在水裡簡直不要太靈活,和我們以往看到的鴨子相差甚遠。

遺鷗(易危)

遺鷗,中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級的瀕危候鳥。

嘴和腳都是暗紅色,前額扁平,夏季頭部純黑,像圍著一塊黑色的頭巾。

因為被發現的晚,使用了Larus relictus的學名,意為「遺落之鷗」, 是目前為止被科學界認知時間最晚的一種鷗類。

04

為拯救瀕危物種而努力

德國推出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

德國在2007年推出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停止並逆轉德國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的趨勢。

有關數據顯示,德國近年來用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2019年相關預算升至3000萬歐元。

美國巴西合作保護藍眼地鳩

美國「雨林信託」組織與其夥伴「拯救巴西」組織展開了保護極危物種藍眼地鳩的工作。藍眼地鳩是世界上最為珍稀的鳥類之一,曾一度被認為已在巴西滅絕,但2015年有人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了這種鳥類的蹤跡。這兩個組織便在當地買下一片土地,設立了藍眼地鳩保護區。

2018年夏天,米納斯吉拉斯州政府在該保護區附近設立了博圖米里姆州立公園。今年3月中旬,在州立公園確認新發現了4隻藍眼地鳩,使這種鳥在巴西的種群數量達到18隻。

澳大利亞繁育蘇門答臘虎

雪梨的塔朗加動物園在致力繁育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虎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目前野生虎數量僅為350隻左右,其生存受到非法盜獵和森林砍伐的威脅。近期,3隻在塔朗加動物園誕生的蘇門答臘虎幼崽與遊人見面。據介紹,自1980年以來,已有21隻蘇門答臘虎在該園誕生。

中日合作保護朱䴉

朱䴉曾經在東亞廣泛分布,但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由於大量使用農藥、濫捕等原因,朱䴉數量急劇減少。到1952年,日本調查僅發現32隻朱䴉。雖然日本採取了人工飼養等措施,但到2003年最後一隻日本本土朱䴉死亡,宣告了日本本土朱䴉的滅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國內的野生朱䴉也近乎絕跡。1981年,中國在陝西省洋縣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隨後開始人工繁育,並陸續將一些朱䴉提供給日本。

如今中國秦嶺地區就有2600餘只朱䴉,日本的朱䴉種群數量也已達到了300多隻。朱䴉成為國際合作保護珍稀物種的良好案例。

地球上

幾乎沒有一片土地

沒被人類改變過


人類的破壞致使

全球物種滅絕平均速度

比過去1000萬年

高出幾十到幾百倍


人與這些美麗生靈的衝突

或許仍在發生

但積極的改善也在不斷推進

請正視生物多樣性銳減問題

勿使它們加速消失

保護珍稀動物就是保護地球的未來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整理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