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馬謖必須死?2個致命失誤,蜀漢命運毀於一旦,諸葛亮難保他
縱觀歷史2020 · 歷史 ·

為何馬謖必須死?2個致命失誤,蜀漢命運毀於一旦,諸葛亮難保他

要論綜合能力,劉備不如曹操,單論識人之能,劉備絲毫不遜於曹操。

夷陵之戰後,劉備一病不起,託孤於諸葛亮。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信任的人。從這方面考慮,諸葛亮於公於私都要重用馬謖,以當時的用人標準來講

既然劉備都這麼說了,諸葛亮為何依舊重用馬謖呢?事實上,馬謖是荊州大族,他的身份註定必須得到重用。

劉備手下有荊州派,為首的四大家族是「龐馬向習」,龐統早逝,馬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馬謖是馬良的親弟弟。

諸葛亮是荊州士族的領軍人物,與馬良關係非常好,又是託孤大臣,需要掌控蜀漢朝政,用自己信任的人。從這方面考慮,諸葛亮於公於私都要重用馬謖,以當時的用人標準來講,並不存在任人唯親。

士族的領軍人物,與馬良關係非常好,又是託孤大臣,需要掌控蜀漢朝政,用自己

況且馬謖的確有才華,馬良五兄弟中,論才能,馬謖能排在第二,僅次於哥哥馬良。

馬謖有才,深得諸葛亮器重

劉備占領荊州後,馬謖以荊州從事的身份為劉備效力,進入蜀地後,相繼做過成都縣令,越嶲太守等職務。從官職來看,馬謖地位不低,蜀漢地盤不多,當個地方太守,首都(成都)縣令已經很了不起了。

馬謖才高,喜歡談論軍事謀略,劉備認為他沒有帶兵經驗卻說得頭頭是道,言語浮誇,超過他實際的能力,因此不可重用,需要仔細考察。

統早逝,馬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馬謖是馬良的親弟弟。諸葛亮是荊州

諸葛亮是荊州派的代表,他深得荊州人的支持,因此在用人方面肯定有所偏向,畢竟支持自己的人才是最好用的。

劉備逝世後,諸葛亮把馬謖留在自己身邊,當了參軍一職,二人每天一起談論軍事謀略,經常從早上談到天黑。

馬謖的確有謀略,劉禪繼位三年,南方雍闓叛亂,諸葛亮率部征討。臨行前,馬謖建議諸葛亮對南中地區採用「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心理戰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的策略,讓南中人真心歸附。

諸葛亮認為此計甚妙,採納了馬謖的建議,在南征途中以安撫為主,除了斬殺雍闓等反叛頭領外,對孟獲等人既往不咎,赦免了他們,使得南中人歸附,諸葛亮在世之日不敢造反。

須得到重用。劉備手下有荊州派,為首的四大家族是「龐馬向習」,龐

從馬謖提出的「攻心計策」來看,他的確在很多問題上考慮很周到,平日能與諸葛亮徹夜長談,商議軍事謀略,可見並非《三國演義》中的泛泛之輩,諸葛亮器重他很正常。

自作主張,街亭大敗

劉備逝世前,有兩位託孤大臣,除了諸葛亮外,李嚴也是其中之一。論地位,李嚴是永安都督、統管內外軍事,掌握蜀漢中央軍,與諸葛亮算平起平坐。

諸葛亮北伐,一方面的確是完成劉備匡扶漢室的遺志,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戰爭來掌權,做大荊州派,以丞相開府治事之權做大,打壓東州派。

諸葛亮打壓東州派,並非是一己之私,而是為了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於私,諸葛亮是荊州派代表,要為下屬謀求地位,才能讓他們為自己效力;於公,蜀漢長時間派系鬥爭會內傷,可以通過對外戰爭來暫時緩和這一問題。

麼說了,諸葛亮為何依舊重用馬謖呢?事實上,馬謖是荊州大族,他的身份註定必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於有突然性,曹魏沒有防備,讓蜀軍占領了很多地盤,占據了一定的先機。

蜀軍到了隴右,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形勢一片大好。曹睿立即調兵遣將,派遣曹真和張郃率部救援。

按照正常局勢發展,諸葛亮占領隴西是時間問題,只要守住街亭這一要道一段時間,曹魏在隴西的零星抵抗會被瓦解,到時候蜀漢地盤擴充要多一倍,國力大增,北伐就不是空談了。

街亭是曹魏大軍通往隴西的重要咽喉,諸葛亮深知這一點,必須派遣精兵和猛將把守。

正當諸葛亮準備點將把守街亭時,馬謖請命,願意領一軍前往街亭。當時軍中有魏延,吳懿等名將,眾人都覺得派他們守街亭穩妥。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既然劉備都這

諸葛亮要在此戰中建立威望,必須重用荊州派,他力排眾議,提拔馬謖,命為先鋒,率軍把守街亭。

馬謖能說會道,善於分析局勢,但他缺乏實戰經驗,在街亭一戰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蜀軍到街亭,馬謖觀察一番後,認為可「居高臨下」之勢破敵,便自作主張,違背諸葛亮作戰部署。

馬謖放棄了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山上,此是兵家大忌,王平實戰經驗豐富,斷水之舉帶來的禍患看得很明白。

為挽救大軍,王平苦勸馬謖在山下紮營,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是曹魏名將,率軍到街亭後,立即截斷了蜀軍水源,並且趁勢發起進攻,大敗馬謖。

馬謖大敗,丟了街亭,張郃大軍長驅直入,諸葛亮聽聞後被迫放棄已經占領的隴西三郡,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折損較大。

夷陵之戰後,劉備一病不起,託孤於諸葛亮。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

馬謖自知自己罪孽深重,在街亭一意孤行導致慘敗,便畏罪潛逃了。

街亭之戰,對蜀漢的影響非常大,諸葛亮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次終究毀在馬謖手裡,蜀漢的命運也隨著街亭的戰敗變得前景渺茫。

勝敗乃兵家常事,馬謖為何必須死?

行軍打仗打個敗仗是兵家常事,為何馬謖打了敗仗,諸葛亮必須讓他死呢?因為馬謖有兩大致命失誤:

第一:馬謖是主將,不聽命令,擅自改變戰略部署,街亭一戰,失敗的主要責任由他承擔。

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率部駐紮在山下據守城邑,即便最後戰敗沒有守住,責任也不全在他身上。

第二:馬謖沒有擔當,臨陣脫逃。

《三國志·蜀書·向朗傳》記載「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這句話證實了馬謖在戰敗後丟棄軍隊,為躲避懲罰,私自逃掉了,此舉影響極其惡劣,向朗也因為包庇馬謖被諸葛亮免了官。

要論綜合能力,劉備不如曹操,單論識人之能,劉備絲毫不遜於曹操。

打了敗仗不說,丟下部隊自己跑了,馬謖不可能不被治罪,不然諸葛亮就沒法帶兵了。

最終,馬謖誅殺,這樣算是對街亭戰敗有一個交代了。

馬謖之所以必須死,諸葛亮必須審時度勢,誅殺了他的愛將,堵住東州派李嚴等人的嘴,保住荊州派的地位。

在李嚴等東州派人的步步緊逼下,最終諸葛亮也是自降三級,從丞相降為右將軍,這樣做是體現賞罰分明,不給李嚴等人落下口實。

馬謖戰敗,犯了兩大致命失誤,諸葛亮無論如何都不能保他,只能顧全大局了。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