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京都第一寺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京都第一寺潭柘寺

參天的古樹,樹木參天蔽日,更是給人古老幽靜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

潭拓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南部的潭拓山麓。潭拓寺始建於西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地區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寺院初名嘉福寺,唐代改稱龍泉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拓樹,故民間一直稱其為「潭拓寺」。在北京民間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諺語。潭拓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再加上龐大的規模,有「京都第一寺」之稱。


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潭等眾多的建築和景點。除了建築外,院落里還有很多

潭柘寺規模宏大,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現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築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

殿、毗盧閣、千佛殿等建築,左右兩側有梨樹院、行宮院等;寺外有上下塔林、東

寺院整個建築群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使整個建築群顯得規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其建築形式有殿、堂、閣、齋、軒、亭、樓、壇等,多種多樣。寺內的中軸線上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千佛殿等建築,左右兩側有梨樹院、行宮院等;寺外有上下塔林、東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潭等眾多的建築和景點。除了建築外,院落里還有很多參天的古樹,樹木參天蔽日,更是給人古老幽靜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

齋、軒、亭、樓、壇等,多種多樣。寺內的中軸線上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

潭柘寺的正門外南側約300米處有上下兩座塔林,風景優美,由寺內圓寂的大師存放舍利的骨灰塔組成的,共有71座磚塔或石塔;塔林以灰白兩色為主,處在僻靜的樹林之間,在此散步參觀十分安靜,感覺古樸安然,心靈也得到休憩和放鬆。

使整個建築群顯得規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其建築形式有殿、堂、閣、

參觀塔林之後便可從山門入寺,山門上刻有康熙御筆「敕建岫雲寺」。兩側的紅牆上嵌有琉璃大字,左為「佛日增輝」,右為「法輪常轉」。山門內古松蒼勁,其中尤以「清、奇、古、怪」四松最為有名。

寺院整個建築群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

寺內的天王殿兩側供奉高約3米的彩塑四大天王像:東方護國天王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手握寶劍;西方廣目天王手環蛇龍;北方多聞天王左執傘、右執鼠,腳手踩著妖魔鬼怪,意為風調雨順,永鎮妖魔之意。中央供奉含笑而坐的彌勒佛,佛身後為護法神韋馱。

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築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

全寺的主體建築是大雄寶殿,五開間重檐廡殿頂,上覆黃琉璃瓦綠剪邊屋面,上下檐懸「清淨莊嚴」、「福海珠輪」金字大匾,為康熙和乾隆的親筆。正脊兩端有巨形碧琉璃鴟吻,高2.9米,色彩鮮艷,形態生動,鴟吻上系有鑾金長鏈,氣勢軒昂。大雄寶殿內正中供奉碩大的釋迦牟尼像,神態莊嚴,兩側分立阿難、迦葉塑像。

寺規模宏大,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現潭柘
都第一寺」之稱。潭柘

在大雄寶殿後側的帝王樹是一棵上千年的銀杏樹,規模壯觀,傳說這棵樹的每一個分叉都是在每一代清朝皇帝登基時生長出來的;帝王樹北側還有一棵古玉蘭樹,這是北京唯一的雙色玉蘭花樹,每到春暖花開時,滿樹的玉蘭非常漂亮。

有北京城」的諺語。潭拓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再加上龐大的規模,有「京
,山上有拓樹,故民間一直稱其為「潭拓寺」。在北京民間素有「先有潭柘寺,後

全是最高處是觀音殿,紅牆綠瓦,巍峨壯麗。廊下掛有乾隆手書「蓮界慈航」匾,殿內觀音彩塑端坐蓮台之上,斂目合掌,雋秀端莊。殿內原有兩個凹陷的磚石足跡,相傳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出家在此禮拜磨出的遺蹟。

寺院初名嘉福寺,唐代改稱龍泉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

在潭拓寺的西北角,還有一座龍王殿,在殿前的廊檐下有一黑青色石雕刻成的大魚,這就是潭拓寺有名的古蹟之一—石魚」。這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用木錘敲擊石魚的不同都位,就會發出「丁東」悅耳的聲音,而且音階上也有明顯的變化,如同敲擊樂器一般。據傳只要摸一下這條石魚便可以祛病祈福,並且十分靈驗,每年春節排隊摸石魚的人會非常多。

建於西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地區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

潭柘寺深受著歷代皇家重視,香火極旺,每年都會舉辦「浴佛法會」、「蓮池大會」、「龍華聖會」等佛門盛會。寺院又因為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異,「潭柘十景」更是名揚京城內外,真是一個修養身心的絕佳之地。

潭拓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南部的潭拓山麓。潭拓寺始

(圖片來自網絡)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