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雨:從抱怨「網課怎麼上」到「好想繼續上網課」,我心情複雜
觀察者網 · 教育 ·

小小雨:從抱怨「網課怎麼上」到「好想繼續上網課」,我心情複雜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小小雨】

9月1日,「神獸」歸籠日還是如期而至。

雖然身為老師,但面對開學,心情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學習生活終於開始恢復正常狀態,從冷冰冰的電腦屏幕正式回歸生氣滿滿的校園,憂的是又要回到每天朝七晚五的「雞娃」生活,而且除了教學之外的各種日常防疫工作和學生活動也不能鬆懈。

於是,內心不禁開始感嘆,從總是抱怨「網課可怎麼上」到如今「好想繼續上網課」。老師、學生、家長,心情都是有些複雜的。

正常開學後,「後疫情時代」成為了一個高頻詞彙。對學校來說,防疫日常措施仍不得有絲毫鬆懈,測溫、消毒、上報,連假期中班主任也無法完全休息,要關心每一個學生每天的測溫情況。一整套制式流程,時間久了,學生、老師和家長熟悉了,也就習慣了。

相比之下,若回顧2020年上半年,作為奮戰在中學教育一線的教師,從年初開始,接觸到的最高頻新詞彙無疑是「停課不停學」。疫情時代,對教育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網課。如果說老師的日常工作因為防疫而變得更加繁雜瑣碎,但真正的考驗還是教學手段的革新,尤其是對一些年齡偏大的老師而言。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小小雨】9月1日,「神獸」歸

上海中小學開學

停課,真的能「不停學」嗎?

對於教師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不停學」=「不停地學」。

不得不說,「停課不停學」的幾個月來,老師們的信息技術化水平簡直突飛猛進。一個個都進化為「某不知名三線主播」。首先,肯定是學技術,微校、空中課堂、釘釘平台、網站課堂、classin,迅速成了大家電腦、手機中運用最為頻繁的程序。但令人「頭大」的是,不同學段,甚至不同年級,用的網課平台都不同,如果是「跨頭」上課的老師,必須先學會熟練地操作各大平台。

常常聽到老教師們半開玩笑地調侃:都快退休了,原本連怎麼和身在國外的子女影片都懶得研究,現在卻還要戴著老花鏡去學習「連麥」「舉手」「禁言」「禁止送花」等各種網課平台的不同功能和操作方法,為了防止遺忘,還要拿小本子工工整整地記好,真是應驗了」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

當然,更要調整的是心理上的適應,抱怨歸抱怨,網課時代就這樣浩浩蕩蕩地來了,既來之,則安之,教師群體從來就是這樣一群「急先鋒」,兢兢業業的老師們都早早地做好了PPT,調試好了話筒,在線上滿懷激情地等待孩子們「進入直播間並為你點了個贊」。只是,開攝像頭這種事情就免了吧,哈哈。

對於學生來說,線上教學的效果也許是一個「?」。

老師們一定不會忘記,「神獸歸籠」後第一次測驗的「慘烈」場景,也不禁回憶起網課期間某些同學的表現:「XX媽媽,今天他沒有來上網課,是什麼原因?」「我們都上班,孩子一個人在家,睡過頭了。」「XX,剛才在課上點名你回答問題,你怎麼沒有聲音?」「老師,我這裡信號不太好。」「老師,我的電腦沒有麥克風。」只有一線教師才會明白,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對話絕不僅僅是網絡段子,而是每天都在真實發生的。少了老師天天在耳邊身後的盯人戰術和鬥智鬥勇,學生是否能做到自律、自控、自覺?一個字,難。從此,一句話開始流行:網課學得好,才是真的好。

至於學生對網課的真正態度如何,也許教育部門可以考慮設計問卷調研一下。我曾在優秀幹部面試中抽樣調查過「更喜歡線上還是線下教學」,大部分學生還是傾向選擇面對面,能與老師同學直接交流的線下學習。但我想,出生、成長於資訊時代的「00後」、「10後」們,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適應飛快,比我們想像中更能樂在其中,這可能就是「代溝」吧。

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長期居家生活卻帶來了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在師生都開始慢慢接受和適應網課的同時,「不停學」對家庭教育提出的挑戰確有些令人措手不及,「居家期間學生心理健康」亮起了紅燈,甚至上升為比教學質量更為嚴峻的問題。究其原委,主要有二:親子溝通不順暢,以及學生因人際交往缺失而形成的「孤獨感」。親子之間,所有的孩子都曾經「嫌棄」過自己的家長囉嗦,居家的幾個月,這種「囉嗦」被放大無限倍,「學習和遊戲的比重」也再次上升為家庭矛盾中的第一位,電腦、手機這些信息化設備是網課必備,這個矛盾從根本上來說是很難消弭的,畢竟孩子自制力都有限,家長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這道題,似乎很難有正確的答案。

「孤獨感」也是00們後常用來形容自己的詞語,還有些孩子會用「表面熱鬧,但內心孤獨」這種超越年齡、極富成熟感的句子感嘆自己的學習生活。回憶起陳默老師一篇文章所分析的00後孩子其他特徵,包括背負著沉重的情感負擔、對話語權要求很高、現實感很弱等,這些特點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積累起來,難免進入到爆發期,如何應對?我想,家長和老師都要補補心理學的課。

當然,居家生活大部分時候還是相對其樂融融的,家務、運動、讀書,都成為親子溝通的良方,學校也會在線上組織一些活動,鼓勵學生們多交流。比如,在家庭書房的活動中,孩子和家長共讀《鼠疫》,對學生認識現實有很大的幫助,學生的感想如下:本次居家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了一本很應景的小說——法國作家加繆的《鼠疫》。本書通過描寫北非一個叫阿赫蘭的城市在突發鼠疫後,以主人公里厄醫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故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那些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的真正勇者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的自由人道主義精神。如今,我們更應該宣揚「戰疫情從我做起,嚴防控人人有責」的態度,負擔起相應的責任,做好我們該做的。

持續三個月的網課時代暫時落下帷幕,重回校園後一切都似乎恢復正常。日常教學和防疫,仍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只不過有了網課經歷,學校在教學上也開始想方設法開發更多依託信息化平台的課程和作業模式,推廣「無紙化」「網絡化」。但是,網絡化教學對於網課期間因批改作業而視力直線下降的老師們來說,可能並不是「喜報」。另外,學生活動要重啟,大型集會活動似乎正悄悄開始「復甦」,過去的一些現場實體活動也有以網絡形式開展的趨勢,比如線上的微課、微論壇、雲班會等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無論如何,就形式而言,網課作為疫情時代的新生事物,總會慢慢融入到大眾的學習生活之中,它是與時俱進的,給了學生、教師更多的選擇和空間,但前提是他們要有充分的時間去做選擇,而不是簡單地被課內學業占滿。如果說老師們在網課期間最大的煩惱,其實還是作業的反饋形式,尤其是主課老師,每天對著電腦或手機屏幕批改幾個小時的作業,真的是一種精神和體力的雙重負擔,也許只能期待科技足夠發達能解決這個問題。

「停課不停學」是老師、學生、家長共同面臨的一次嚴峻挑戰,我們跨過去了,它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們的一些生活學習習慣。我想,「不停學」也是對我們的一種鼓勵和期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