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學習成績差,都是因為不懂這個
雷克曼說事 · 教育 ·

原來學習成績差,都是因為不懂這個

「雷克曼說事」原創首發,歡迎關注

直到最近看的一本書,才發現自己都錯了。不是付出的不夠多,而是學習方法不對

一直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摸索學習方法,直到最近看的一本書,才發現自己都錯了。不是付出的不夠多,而是學習方法不對,再努力也白費。

對自己的知識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對知識的熟練掌握表現出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01

為什麼這麼說呢?上學的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考試前,對整理出來的知識反覆閱讀,背誦和練習,對知識感覺已經瞭然於胸,自信滿滿。

踏進考場看到卷子的那一刻,只要不是原題或者類似的題型,就卡殼一臉懵逼,焦頭爛額,捉耳撓腮。考場中,又不能百度,不能翻書,只能通過題目的條件調用存儲的知識。

所以在學習一門知識的時候,沒能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本能,這種學習是沒有太有價值的。感覺記住了,跟能熟練應用是兩回事。只有能夠做到從新的條件中提取關鍵知識和已知的聯繫起來,才算是真正掌握一門知識。

這個知識點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我們印象中努力學習的人都有這樣的特徵,喜歡拿各色各樣的螢光筆把整本書畫的花花綠綠,看起來什麼都是重點,然後反覆閱讀,課後努力背誦。

而往往這樣的學生,最後考試成績並不是很拔尖,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對,再努力都白費。

一直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摸索學習方法,

02

很多人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都喜歡反覆閱讀書本並進行集中練習。重複閱讀和集中的練習會讓人越做越熟練,而給人產生一種已經記住了的錯覺。

既然是錯覺,在實踐或是真正的考試中自然是會「原形畢露」。那麼這種「看起來很努力」的方法最終結果並不好,還浪費大量的時間,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是樂此不疲呢?

這裡要說到一個概念,叫元認知。所謂元認知,就是我們自己對知識掌握情況的判斷。

因為元認知的差異,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知道。學習中元認知欠佳的表現有兩個,一是不知道該在哪裡花精力才能提高成績,二是因為這個方法已經讓你產生掌握了知識的錯覺,於是陷入不良的循環當中。

那麼怎麼做?才能讓你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良性提升掌握技能和學習知識的成績呢。

人的天性都是趨利弊害,怎麼舒服,學習也不例外。但是學習就是這樣一個挑戰天性的過程,學習越輕鬆,效果越不好。就像得到的東西太容易,人們往往越不珍惜一樣。

「雷克曼說事」原創首發,歡迎關注

03

所以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和成績呢,這裡分三個步驟介紹:編碼、鞏固和檢索。

編碼:是在你看書,看影片或者聽課的過程中,大腦會把你所感知到的所有信息轉化成化學與生物電形式的信息,形成心理表徵,存放在大腦之中,形成短期記憶,這個過程就是編碼。

鞏固:就是把你形成的心理表徵強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就叫鞏固。鞏固知識,不是你看了學了就馬上反覆閱讀和背誦,這樣只是形成短期記憶,給你造成已經掌握的錯覺。最好的方法是,先放一段時間,或著隔夜之後再鞏固學習。

鞏固學習的過程,刻意練習能讓你達到更好的效果。針對知識點,不斷的練習,得到反饋,然後修正。不過這個過程還只是上面說到的「看起來很努力」的階段。

檢索:要想把學習到的知識形成聯繫,打上知識結,形成長期的記憶並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那還需要不斷的自我檢索。把所有學過的知識,聯繫起來,形成一個「檢索線」,才能在考試或者工作中應用知識時做到遊刃有餘。

這三個過程中,最難的,也是最有效果的,就是檢索。而往往人們最不願意做的就是檢索,因為這是對大腦來的一種挑戰。所以為什麼說學習就是挑戰天性的過程。

最後總結一下:

學習和工作都是一樣,越是簡單,效果就越不好。越是在舒適圈,越得不到成長。要做有挑戰,且能跳一跳夠得著的事情。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把單點的知識線構建成知識網,才能不斷進步。

「雷克曼說事」原創首發,歡迎關注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