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雲觀展」線下「不打烊」
人民網 · 文化 ·

線上「雲觀展」線下「不打烊」

李叔同故居展昨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為契合今年國際博

「交融·肇興── 遼金時期的天津」展

「交融·肇興──遼金時期的天津」展

李叔同故居展

昨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為契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主題,我市各大文博場館採取線上線下融合傳播的方式推出多項活動,讓觀眾無論是親臨現場,還是雲端體驗,都能收穫一段全新感官的文化之旅。

5G展讓文物「活」起來

由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天津博物館和中國移動天津公司、天津九宸數字影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5G智能互動體驗展」,昨日在天津博物館開展。

該展覽以天津博物館5G網絡全覆蓋為支撐,由該館館藏文物、天津運河文化、天津老城廂三大板塊構成。與傳統博物館靜態展出模式不同的是,該展覽通過5G+混合現實(AR+VR)、CG等數字互動技術,讓文物和歷史生動「復活」。進入展廳,首先呈現給觀眾的是裸眼3D技術,西周太保鼎上細膩繁縟的紋飾、《潞河督運圖》中熱火朝天的漕運盛景、清晚時期天津衛老城廂的生活風情,栩栩如生地再現在觀眾眼前。觀眾通過現代技術,跨越時間和空間,身臨其境地體驗3000餘年的歷史,了解文物的背景故事、時代場景、歷史出處。

記者走進展廳,看見一名觀眾正拿著類似放大鏡的工具對著機器屏幕掃描。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工具叫「探究鏡」,掃描後,探究鏡里就會講述館藏文物──西周太保鼎等文物的「前世今生」。

據介紹,5G智能互動體驗展的開展,正是以新技術對天津多元而包容的歷史文化的全新展示。通過多種數字互動技術,打破了傳統的展陳參觀模式,實現了展覽空間協調化、虛擬內容景觀化,進一步增強了文物和歷史的表現力、感染力、趣味性,提升了博物館的科普、教育和娛樂功能。

作為天津率先實現5G網絡全覆蓋的公共文化場館,此次5G智能互動體驗展是一個良好開端。天津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陳卓表示,下一步,天津博物館將開通線上功能,讓文物和歷史「走出去」,實現異地在線遊覽,營造身臨其境的體驗,真正打造「永不閉館的5G展」和「沒有圍牆的博物館」。今後,天津博物館5G智能互動體驗展,還將進一步建設和推廣線上天津運河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VR數字實踐中心等內容,實現景觀全域式、5G全覆蓋、處處可遊覽,讓遊客充分體驗「文化旅遊+網際網路」帶來的高水準、現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讓天津文化中心成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和又一處「網紅打卡地」。

特色展覽「品」津味文化

昨日,「交融·肇興── 遼金時期的天津」在天津博物館展出,展覽分「南北對峙」「天津發軔」兩個單元,展品包括瓷器、銅印、佛像造型等,共同勾勒出天津在這一時期的獨特歷史面貌。

觀眾李桂巧看完展覽後告訴記者:「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我特意來館裡參觀這個展覽。看到這些精美文物,感覺非常驚艷,它們呈現出了遼金時期天津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和歷史遺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自信。作為土生土長的天津人,我感覺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推出的「兼收並蓄──李叔同與近代中西文化的融合」展覽,介紹李叔同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實踐著中西文化的融合,展示其在話劇、音樂、美術等領域的貢獻,同時也將文化兼收並畜的理念傳播四方。

在中國近現代中華兒女奮鬥史中,產生了諸多影響深遠的歷史名人,他們是時代的見證者、實踐者與推動者,同時也為時代增光添彩。「8+」名人故居紀念館聯盟,專門以20世紀偉大女性宋慶齡、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新文化運動先驅魯迅、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匠郭沫若、中國現代文學泰斗茅盾、「人民藝術家」老舍、中國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徐悲鴻、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中國現代地質科學奠基人之一李四光、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中國近代文化大師李叔同、「先進的中國人」康有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大師紅線女、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梁啓超為主體,舉辦「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藝術世界」展覽。展覽於昨日在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展出,從14位近現代文化名人的歷史功績入手,展現了他們追求獨立自主、科學真理的強烈願望,以及對藝術之美的理念觀感。

「雲」端活動「聞」古今天下

除了豐富多彩的線下展覽,我市各大博物館紛紛利用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台推出「雲展覽」「雲課堂」和雲遊博物館、直播連線活動,讓觀眾足不出戶享受雲端「漫遊」,更「近」距離欣賞文物,擁有不一樣的博物館體驗。

昨日,一場跨越千年的直播活動正式上線,本次活動以天津博物館推出的新展「交融·肇興──遼金時期的天津」為主線,在天津博物館設主會場,在元明清天妃宮博物館、寶坻陀羅尼經幢、獨樂寺、鼓樓設置分會場,進行互動聯播,讓觀眾在雲端了解「遼金時期的天津」。截至直播結束時,活動在各大平台的點擊量約300萬人次。許多網友在觀看完直播後表示沒看夠,希望這樣的直播方式以後多多開展。

「 津漢同心、風雨同行──尋訪津漢老街、解讀雙城故事」雲遊兩地城市建築,也於昨日正式上線。天津與武漢近代史上曾有相似的境遇,都有租界,都是水陸碼頭、交通樞紐。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天津則有「九河下梢、三北通衢」的美譽。兩座城市博物館的志願者團隊帶領觀眾線上漫步天津和武漢的歷史文化街區,尋找身邊的歷史。

天津的每一棟洋樓里都蘊涵著一個歷史故事,銘記和見證著一段生動的歷史。直播中觀眾跟隨天津博物館志願者的鏡頭,看梁啓超紀念館、張園、天津工商學院(今天津外國語大學)頗具異域風情的小洋樓背後,珍藏著一個多世紀裡蘊涵的故事和文化。直播中觀眾也聆聽了來自武漢博物館志願者的講述,一起了解大孚銀行大樓、金城銀行大樓等建築背後的光影。

天津自然博物館「繆斯聽聽」小程序昨日上線,觀眾可以足不出戶看展覽,暢享文化大餐。該館品牌活動「自然微課堂」通過連線等方式,把青少年喜歡的各類科普小課程送到農村學校,由學校按年齡、年級或不同學科類別對學生進行傳送。學生們學習科普知識,通過網絡知識答題加深記憶。據統計,活動受益學生約500人,效果良好。

巡展提振觀眾復工復產信心

昨日,平津戰役紀念館送進中國外運華北有限公司巡展的《走進平津戰役》《信仰的力量》兩個展覽吸引了不少職工觀看。這是該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走出去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聲音,傳承紅色基因的又一舉措,對增強必勝信心,激勵企業員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復工復產陣地戰、發展變革攻堅戰」發揮了積極作用。

《走進平津戰役》通過500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從戰役決策、戰役實施、人民支前、偉大勝利和英烈業績五部分內容,真實還原平津戰役的全過程。《信仰的力量》通過100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講述江姐、小蘿蔔頭、華子良等紅岩革命志士,在渣滓洞、白公館可歌可泣的鬥爭故事,生動展現了偉大的紅岩精神和信仰的力量 。

利用此次巡展,該企業黨員以支部為單位,分批、分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團員青年站在展覽前駐足觀看,感受著紅色情懷,追憶著革命精神。大家紛紛表示,每一位烈士都是為了革命鞠躬盡瘁,捨生取義打下了今天的江山,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 ,發揚「我是黨員我先上」的精神,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記者 劉茵 攝影 姚文生)

(責編:張靜淇、王浩)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