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戲劇致敬:70不老,北京人藝,今天生日快樂
澎湃新聞 · 文化 ·

向戲劇致敬:70不老,北京人藝,今天生日快樂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6月11日晚,北京人藝院慶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在曹禺劇場正式上演。演出開始前,不少觀眾先就注意到此次舞台設計上,是以立柱的形式呼應首都劇場的觀眾大廳,以時間為標誌作為視覺要素,以突出每一個人藝歷史上的難忘瞬間。

領導和關懷著劇院的藝術建設。曹禺為人藝之友三周年提詞

70周年院慶海報

這台為院慶專門策劃的主題演出,不僅雲集了北京人藝老中青三代演員,為觀眾奉上一批保留劇目及即將上演新戲中的精彩片段,還首次採用舞台串講的形式,將北京人藝70年來的舞台追求貫穿始終,共同回望人藝70年的發展歷程,以此致敬戲劇、致敬觀眾、致敬每一位人藝人。

職務,是曹禺傾注心血最多的一個。從1952年建院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一直

「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節目單

據悉,北京人藝此前連續五天為觀眾奉上的5部人藝舞台經典,在線上掀起了觀眾觀劇和討論的熱潮,全網累計觀看人次達6500餘萬。6月12日人藝院慶日當天還將進行持續9個小時的實時直播。直播將於下午1點正式開始,播出人藝院慶專題節目,2點起主持人白岩松將在直播間與多位人藝藝術家對談,當晚7:30,《茶館》將首次進行線上線下同步演出。

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戲劇事業。在眾多的社會職務中,北京人藝院長這個

《茶館》將首次進行線上線下同步演出

守正創新、致敬先賢,「讓我們記住他的名字」

當晚紀念演出設在去年落成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舉行。新建成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建築風格簡約現代,同西側古樸厚重的首都劇場毗鄰而居、相互呼應。不僅為首都王府井地區又增添一處重要的文化地標,更一同征示了北京人藝70不老,守正創新、勠力前行的時代風貌。

心大廳作為中國最久負盛名的劇作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任院長曹禺

「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舞台空鏡。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圖

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內設兩座專業話劇劇場,分別為1個700座的中劇場和1個200餘座的小劇場。中劇場命名為「曹禺劇場」,藉此向北京人藝首任院長、劇作家曹禺先生致敬,同時也代表人藝代代相傳、薪火不息的藝術精神。

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及前方的四合院北京國際戲劇中

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和首都劇場毗鄰而居

神。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和首都劇場毗鄰而居

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及前方的四合院

藝首任院長、劇作家曹禺先生致敬,同時也代表人藝代代相傳、薪火不息的藝術精

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大廳

作為中國最久負盛名的劇作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任院長曹禺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戲劇事業。在眾多的社會職務中,北京人藝院長這個職務,是曹禺傾注心血最多的一個。從1952年建院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一直領導和關懷著劇院的藝術建設。

的中劇場和1個200餘座的小劇場。中劇場命名為「曹禺劇場」,藉此向北京人

曹禺為人藝之友三周年提詞 圖片自北京人藝官方公號文章

中心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內設兩座專業話劇劇場,分別為1個700座

1954年《雷雨》劇組演員寫的角色自傳,將人物的前台後景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圖片自北京人藝官網

近半個世紀來,北京人藝前後十四次排演了曹禺院長的八部劇作,他的作品培養了人藝一代又一代的導演、演員、舞台美術工作者,也培養了人藝一代又一代的觀眾。當晚的紀念演出選在曹禺劇場進行——回望來路、致敬元典的代表,自在其中。而縱覽節目單,13個節目裡,《雷雨》占一個片段,《日出》占兩個片段,分量最為吃重。

0周年紀念演出」舞台空鏡。澎湃新聞記者王諍圖北京國際戲劇

「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總導演唐燁

「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總導演,本就是人藝導演的唐燁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們從四月份便一直在構思籌備,期間數易其稿,今天下午才進行全員、全要素走台彩排。一開始給我們的任務是兩個小時(演出時長),後來為了讓觀眾過癮,調整為兩個半小時,下午才正式定為將近三個小時。這是一場戲劇的盛宴,所有的人藝人,都非常珍視此次特別難得的同全國觀眾見面的機會。」

行的時代風貌。「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

演出由北京人藝副院長、著名演員馮遠征和人藝青年演員代表伍宇辰檸聯袂主持

「用經典的方式,共度戲劇之夜;用鮮活的人物,擁抱戲劇之友。」演出由北京人藝副院長、演員馮遠征和人藝青年演員代表伍宇辰檸聯袂主持,伴隨著二人深情的開場白,正式拉開帷幕。

又增添一處重要的文化地標,更一同征示了北京人藝70不老,守正創新、勠力前

北京人藝建院」四巨頭」 右起:曹禺、歐陽山尊、趙起揚、焦菊隱 圖片自北京人藝官網

約現代,同西側古樸厚重的首都劇場毗鄰而居、相互呼應。不僅為首都王府井地區

四位人藝年輕演員,朱少鵬(右1)、辛月(左2)、李京旭(右2)、楊琪芳(左1)擔綱串講環節

在首個串講環節,四位人藝年輕演員朱少鵬、辛月、李京旭、楊琪芳將大家的思緒帶回了1952年北京人藝建院之初,「四巨頭」曹禺、歐陽山尊、趙起揚、焦菊隱聚首共商,那場著名的「四十二小時談話」:彼時首都劇場還未落成,四位創始人在史家胡同56號院,就劇院建設等問題進行了長達7天的探討——每天上午談話3個小時,下午繼續談3個小時,一連談了7天——最終繪製出這幅藍圖——要把北京人藝建成一座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高水準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形成獨特風格和理論體系且享譽世界的文化劇院。

落成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舉行。新建成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建築風格簡

初代《茶館》演出劇照,藍天野(左)飾演秦二爺,于是之(中)飾演王利發、鄭榕(右)飾演常四爺

在隨後的致敬環節,未見其人,先聞其聲——6月8日在京逝世,享年95歲的北京人藝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在《茶館》《王昭君》《甲子園》中的經典台詞適時響起,將人們的思緒再次帶入懷緬。

「在北京人藝的舞台上,他演戲、導戲,七十年如一日,把最好的生活留給了話劇……他的作品以穿越時空、燭照現實的魅力啟迪觀眾,引發共鳴。2021年,他更是作為戲劇人唯一代表,榮獲七一勳章;作為新中國話劇事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用一生,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馮遠征和伍宇辰檸合誦道。

「讓我們記住他的名字,藍、天、野。」

守正創新、致敬先賢,「讓我們記住他的名字」當晚紀念演出設在去年

藍天野

大戲串連、明星璀璨,「片段之間見天地、見眾生」

作為一場院慶的紀念演出,此次致敬戲劇的舞台演出與以往晚會的形式不同,本質上更像一台戲劇演出。上演的內容雖然以片段為主,但更加突出了演出的完整性。「我們每一個片段都不只是節選,而是選擇了相對獨立的部分重新編排。以往全劇中是慢慢去鋪陳,現在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讓觀眾看到人物,這些節奏都要重新調整。」總導演唐燁介紹道,「紀念演出從形式到內容,都是一次全新嘗試。」

演出由十三個人藝經典劇目片段和部分新排劇目片段組成,濃縮展現人藝70年來的舞台創作成就。在整場紀念演出的陣容上,突出致敬主題,集合了一批活躍在人藝舞台上的老中青三代演員,有觀眾熟悉的實力派,也有近些年來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可謂是星光璀璨,讓觀眾感受人藝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舞台傳承。

演出。《茶館》將首次進行線上線下同步演出

《雷雨》劇照,楊立新和夏立言分別飾演周朴園和魯媽

首先上演的《雷雨》,由楊立新和夏立言為觀眾帶來周朴園和魯媽多年後在周公館相見的經典段落:「老爺那種紡綢襯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要哪一件?」「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後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的?」兩位演員你來我往細密如織的台詞,頃刻間便將觀眾帶入「經典的經典演出」。楊立新在演出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加入人藝後,第一次參加建院慶典是30周年之際。「如此一路下來,一晃就70周年了,真是時光如梭。希望劇院未來的腳步,邁得依然像前輩那麼紮實。」

直播間與多位人藝藝術家對談,當晚7:30,《茶館》將首次進行線上線下同步

《我們的荊軻》劇照,王斑飾演荊軻

伴隨著鏗鏘悲壯的音樂,《我們的荊軻》由王斑飾演的荊軻大段自白開啟。「名垂青史又怎麼樣呢?奉為英雄又有何用?可怕的是,在這齣戲尚未開演之際,我已經厭惡了我扮演的角色。可怕的是,我半生為之奮鬥的東西,突然間變得比鴻毛還輕……」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充滿哲思的獨白,穿越古今,激盪人心。

。直播將於下午1點正式開始,播出人藝院慶專題節目,2點起主持人白岩松將在

《哈姆雷特》劇照,濮存昕(中)同一眾青年演員組成全新組合

人藝版《哈姆雷特》立意打造一出「現代感的古典劇目」。濮存昕此番攜王俊淇、梁國棟等青年演員組成了全新組合,在人藝舞台上演繹他們心中的「哈姆雷特」。「誰甘心忍受人世間的鞭撻與嘲諷,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偏見,以及那失戀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門的橫徵暴斂,默默無聞的勞作,卻只換來小人的鄙視。」

今年也年屆70歲的濮存昕且吟且演,表現出驚人的舞台爆發力。「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遙想1956年,恢弘大氣的首都劇場剛剛落成之際,開幕大戲正是《日出》。而去年新落成的曹禺劇場,用新排版《日出》開幕則恰為首尾呼應。此次紀念演出,由于震、雷佳、李勁峰、聞博、楊琪芳,和陸璐、楊明鑫先後帶來2021新排版《日出》的兩個片段,更充分體現人藝新一代演員的集體綻放。

次達6500餘萬。6月12日人藝院慶日當天還將進行持續9個小時的實時直播

《日出》劇照,,雷佳飾演的李石清剛同于震飾演的潘月亭

奉上的5部人藝舞台經典,在線上掀起了觀眾觀劇和討論的熱潮,全網累計觀看人

《日出》劇照,陸璐飾演的陳白露和楊明鑫飾演的方達生

你看,雷佳飾演的李石清剛同于震飾演的潘月亭攻守易主,陷入癲狂。陸璐飾演的陳白露和楊明鑫飾演的方達生在一起憧憬著出走。可這片刻的繾綣,旋即又被陳白露的猛醒打破。「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我告訴過你,我是一輩子賣給這個地方的。」

院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節目單據悉,北京人藝此前連續五天為觀眾

1988年版《天下第一樓》劇照,林連昆(前舉手者)飾演善於迎來送往的堂頭常貴

眾、致敬每一位人藝人。「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

《天下第一樓》劇照,岳秀清(右)飾演玉雛兒

見天地,見眾生。戲劇帶給人的,恰是那不一樣的人生百味。《天下第一樓》實現跨版本融合,岳秀清攜鄒健、趙正添、張鑫名、方洋飛等人現場演繹「老帶新」的人藝傳統。作為初代(1988版)玉雛兒的飾演者,岳秀清在舞台上宛如蝴蝶上下翻飛,將「堂子菜」的絕活兒和察言觀色的能為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來的舞台追求貫穿始終,共同回望人藝70年的發展歷程,以此致敬戲劇、致敬觀

《我可憐的馬拉特》。飾演馬拉特的王佳駿(中)、飾演麗卡的陳紅旭(左)以及飾演列昂的石雲鵬(右),都是人藝90後演員。

演「京味兒戲」天下獨步,而外國戲在人藝的演出史上,同樣是北京人藝表達其風格與特點極重要的一個方面。這其中,蘇俄戲劇更是蔚然大觀。2019年時,人藝首次將阿爾布卓夫的《老式喜劇》搬上舞台,備受好評。2021年,「大導」林兆華之女,導演林叢第一次在人藝舞台執導話劇,便是阿爾布卓夫的另一齣好戲《我可憐的馬拉特》。片中三位主演,飾演馬拉特的王佳駿、飾演麗卡的陳紅旭以及飾演列昂的石雲鵬,都是人藝90後演員。此次三人攜手,將「我可憐的馬拉特,你總是幻想不可能的事情,卻害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的戲劇主旨活畫在舞台之上。

目及即將上演新戲中的精彩片段,還首次採用舞台串講的形式,將北京人藝70年

《駱駝祥子》劇照,演員全部由2019級人藝學員班成員組成

北京人藝從建院之初就重視人才培養與儲備。1955年至1957年,開辦首屆演員學習班,首任班主任便是藍天野。2019年,再度重啟表演學員培訓班,是從具有表演經驗的專業藝術人才中拔優,再進行人藝風格的專業化表演訓練。此次上演的《駱駝祥子》虎妞出嫁,大鬧車行片段,全部由2019級人藝學員班成員張曄子、郭為、原維、劉奕、魏嘉誠、徐督、解天出演,以此致敬舞台前輩。

門策劃的主題演出,不僅雲集了北京人藝老中青三代演員,為觀眾奉上一批保留劇

《萬尼亞舅舅》劇照,盧芳飾演索尼婭

契訶夫名作《萬尼亞舅舅》由盧芳帶來索尼婭的精彩獨白,詩意悠揚。在合作演員的吉他伴奏下,索尼婭最後的獨白經由童道明翻譯,被盧芳演繹得催人淚下。「當我們的日子到了盡頭,我們便平靜地死去,我們會在另一個世界說,我們悲傷過,我們哭泣過,我們曾經很痛苦……我們將會聽到天使的聲音,我們將會看到鑲嵌著寶石的天空。我們會看到,所有這些人間的罪惡,所有我們的痛苦,都會淹沒在充滿全世界的慈愛之中。」

的難忘瞬間。70周年院慶海報這台為院慶專

《名優之死》劇照,閆銳(後)飾演劉振聲、李小萌(前)飾演劉鳳仙

《名優之死》中青年演員閆銳、李小萌、伍宇辰檸再現京劇名伶的規矩和氣節。這齣「梨園大戲」,最大的看點無疑是京劇和話劇的完美融合,與以往話劇中運用戲曲元素不同,這部戲讓觀眾看見戲劇的敘事方式和京劇的故事內核,既有形式美又有主題升華,兩者結合成為舞台上的一種全新樣式。

呼應首都劇場的觀眾大廳,以時間為標誌作為視覺要素,以突出每一個人藝歷史上

《晚安,媽媽》劇照,龔麗君(左)飾演女兒,陳小藝飾演母親

《晚安,媽媽》是節目單上唯一一部還未在北京人藝上演過的新排劇目,由美國作家瑪莎·諾曼所創作,1983年獲得普利茲戲劇獎。此次由龔麗君、陳小藝兩位帶來劇中片段的首度亮相。兩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便嶄露頭角的女演員,現而今早已是人藝藝委會成員。舞台上,龔麗君如何在同齡人飾演的母親面前,演好一位委屈到想要自殺的女兒,相信即便是很多人藝的老票友也一時難以分辨。

場正式上演。演出開始前,不少觀眾先就注意到此次舞台設計上,是以立柱的形式

《阮玲玉》劇照,徐帆飾演阮玲玉

《阮玲玉》中經典獨白唯美悠揚,觸動人心。該劇於1994年首演,是徐帆在話劇舞台上的成名作。「明天就要開庭,明天就要對一個強者中的強者,弱者中的弱者進行缺席審判。」時光荏苒,當一代名伶的控訴再度響起,她依然是觀眾們深愛著的「阿阮」。

頭戲之一,「向戲劇致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在曹禺劇

《譁變》劇照,「人藝五虎」 吳剛、王剛、高冬平、馮遠征、丁志誠齊齊亮相

6月9日,不少觀眾已經通過線上直播觀看了朱旭、任寶賢等前輩演員領銜的1988版《譁變》。此番紀念演出的《譁變》片段,壓軸亮相且時長居首。「人藝五虎」馮遠征、吳剛、丁志誠、王剛、高冬平所帶來精彩的法庭爭鋒,不僅向觀眾展示話劇台詞的功底和語言的魅力,更清晰地詮釋了只有在話劇舞台的久經沙場,才有了影視表演的揮灑自如——想知道吳剛怎麼在《人民的名義》中演好達康書記?不妨先看看看,他怎麼把被告辯護律師格林渥的「引蛇出洞」演繹得惟妙惟肖;不少80後觀眾若想回憶下的「童年噩夢」《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妨也認真品讀下,馮遠征怎麼在戲裡把魁格艦長的剛愎自用、獨斷專行表達地「不瘋魔,不成活」。

「大幕拉開,鐘聲敲響」 向戲劇致敬,向觀眾致敬,向人藝人致敬

「向戲劇致敬,用一千種方式,都會覺得不夠分量……向觀眾致敬,用一萬種表達,都不會顯得任何的誇張……向人藝人致敬,不管這世界多少歡樂,多少炎涼,只要大幕拉開,鐘聲敲響,只要站在這舞台上,我們用信仰把經典傳唱!」

「我們寧願在別人的注視里,讓自己的眼淚流淌;我們甘心在自己的世界裡,把自己點亮;我們演繹世間的悲歡離合,卻掩藏了自己惆悵;我們習慣在掌聲響起後,一個人孤獨地離場……向人藝人致敬!讓我們把高舉過頭頂的手臂,連接成穿越時空的走廊。」

澎湃新聞記者王諍6月11日晚,北京人藝院慶活動的重

北京人藝二十餘位青年演員共同朗誦《向戲劇致敬》

整場演出最後,詩人楊啟舫創作的詩朗誦《向戲劇致敬》由北京人藝二十餘位青年演員共同朗誦,將晚會氣氛推向高潮。韓清、金漢、周佳鈺、曾泳醍、李雪歌、李金濤等青年演員,以「雕塑」的形式出現,使朗誦節目充滿戲劇舞台的表現力。

除了震撼人心的表演與朗誦,此次紀念演出首次引入串講形式,朱少鵬、辛月、李京旭、楊琪芳四位80、90後的年輕演員擔任串講人,在舞台上通過表演的方式進行生動的情景串講,抓取人藝七十年難忘的歷史瞬間,濃縮解讀人藝的藝術追求,令人久久回味。

這種舞台形式,讓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台上的演出,更能了解人藝台前幕後,戲比天大的藝術追求。「我們想通過六個段落,以年輕人學習和了解院史的形式,來展示出北京人藝的方方面面,告訴大家北京人藝的70年是怎麼走過來的。」導演唐燁稱,這種形式,更具有人藝特色。

(本文劇照攝影:李春光)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張亮亮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