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1314520 · 收藏 ·

紫砂壺選購易入誤區,避免遺憾需理性看待

很多新入門的壺友,在選購紫砂壺時,過分地相信一些所謂的選壺經驗與標準,致使自己走入誤區,與很多好壺擦肩而過,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遺憾。今天我們就來看這些選壺的誤區,看看你是否中招?

我們就來看這些選壺的誤區,看看你是否中招?

誤區一,有些人對茶水順著壺嘴往下流一丁點都不能容忍,認為這是嚴重的缺陷,但我個人認為這種態度過於偏激。事實上,很多壺的造型決定了壺嘴不可能完全不流涎。當然,如果流涎情況嚴重,確實會影響使用體驗,但這並不代表著一把壺就毫無價值。因此,我們應該綜合評價一把壺的性能和造型,不要因為一丁點的流涎就否定整個作品。畢竟,做紫砂壺的師傅們都有自己的專業和技藝,他們應該得到更好的評價和認可,而不是因為一些小問題就被指責或放棄。

誤區二,在倒茶的時候,我們期望的是茶湯能夠順暢流出,而不會從壺口溢出。然而,實際上很多紫砂壺都難以做到這一點。即使符合這個標準的紫砂壺,也不一定就是一把好壺。而有些紫砂壺在倒茶時稍有流涎,也並不代表著它們就是劣質的茶壺。除了與個人的使用習慣有關外(有些人在倒茶時將壺身直接傾斜90度,這樣所有的水都壓向口蓋,導致口蓋流水的概率增大),紫砂壺的壺型也是影響其是否容易流涎的重要因素。

與標準,致使自己走入誤區,與很多好壺擦肩而過,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遺憾。今天

誤區三,有些朋友非常在意壺嘴與紫砂壺口的間隙,選紫砂壺的時候總喜歡左右搖晃一下壺蓋,如果能夠晃動,或者距離稍微大一點,就會否定這把壺的價值,總希望壺蓋蓋上時能完全不動。但是,如果壺嘴與壺口之間沒有一點間隙,那麼使用起來會不會不方便呢?只要有一丁點的茶葉擋在壺口,壺蓋就合不上了,要取下蓋子也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紫砂壺的實用性和舒適性,而不是只關注其外觀和完美程度。

誤區四,人們普遍認為,淋水上壺後,幹得快的就是好料。然而,實際上紫砂壺乾的快慢與許多因素有關。首先,壺的形狀對乾的快慢產生影響。例如,西施壺和龍蛋壺等類型的壺基本上不會在壺上積水,因此水幹得快;而仿古和虛扁等類型的壺過度平緩,壺蓋會積水,壺身流水也較緩,因此幹得相對較慢。其次,壺表面的明針工藝處理得當,水就幹得快些,反之則慢些。一些經過打蠟拋光處理的壺幾乎不會沾水,自然幹得快。此外,如果壺燒制的溫度高,表面結晶程度也高,水自然幹得快;而燒制的溫度低,表面相對粗糙些,水就幹得相對要慢些。最後,泥料的目數越高,砂料越細膩,胎土比較緻密,水當然會幹得快點,反之則慢。

很多新入門的壺友,在選購紫砂壺時,過分地相信一些所謂的選壺經驗

誤區五,認為全手工紫砂壺比半手工壺好。誠然絕大部分好壺,都是全手工製作,全手工非常考驗作者功力,但半手工未必不如全手工,半手工成型的也有精品,如汪寅仙大師的曲壺。

誤區六,過分看重職稱和盲目崇拜名氣是紫砂壺評價中的一種常見誤區。許多人以職稱的高低來評判紫砂壺的好壞,但這種做法是不準確的。職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壺的質量和價值,但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很多無職稱的制壺者同樣具備新穎獨特的作品風格和精湛的制壺技藝,他們的作品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工藝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同時,市場上也存在很多假職稱,有些制壺者沒有職稱卻虛假宣傳,或者低職稱冒充高職稱。此外,代工現象在紫砂市場也十分普遍,許多所謂的「名壺」實際上並非由本人製作。因此,在評價紫砂壺時,我們應該更加注重作品本身的質量和藝術價值,而不是過分看重職稱和名氣。只有深入了解作品的特點和制壺者的技藝水平,才能更加準確地評估一把紫砂壺的價值和品質。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