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那點事兒資料整理——古老的非洲貿易珠類及非洲藏品推薦圖書

古玩那點事兒資料整理——古老的非洲貿易珠類及非洲藏品推薦圖書

非洲貿易珠

水晶一類半寶石,並以多面體的形制見長。一些單色珠因為特殊的質感被稱為「凡
圖273波西米亞生產的單色玻璃珠。這些珠子多是模仿綠寶石、藍寶石和

(推薦圖書一)

「非洲貿易珠」(Africa trade beads )並不是非洲生產的珠子,這個名詞是專門用來指16 —19世 紀的歐洲殖民擴張時期,在歐洲生產特別是在威尼斯、波西米亞(捷克)和一些西歐國家生產的、 販往非洲用於交換黃金、象牙、寶石和奴隸的玻璃珠。這些美麗的玻璃珠呈現的並非光榮的歷史, 但它們是人類的技術發明和貿易合作關係的側影。這些玻璃珠的產地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和西歐 工業發達國家,而半寶石珠子則來自印度。

以深沉穩健的色彩見長,具有適應性更強的裝飾生命力。
。他們的珠子沒有威尼斯的浪漫如花,也沒有西米亞的晶瑩剔透,形制簡單樸素,

最初,由阿拉伯商人從印度種植園帶回歐洲最搶手的香 料集中在地中海南岸的北非貿易港口,在這些地方與歐洲商人交換他們的鐵器和玻璃珠等奢侈品, 再由熟悉非洲陸地特別是撒哈拉沙漠的阿拉伯商人販往西非交換包括人口在內的「商品」,然後再 將這些西非特產運回北非港口城市與歐洲商人進行交換。穿越撒哈拉沙漠到達西非的路線幾乎只有 阿拉伯人能夠做到,在19世紀以前,印度人和歐洲人都只限於在海岸港口交易。當時的歐洲正值地 理發現、技術發明和啟蒙運動的上升期,在歐洲人的記憶中,那仍舊是一個奇蹟發生的年代。

歐國家得益於工業革命白勺刺激,開始大量生產玻璃珠和玻璃製品(圖274)
石,大概是因為它歷時太短和包含更多的工藝價值。18世紀,荷蘭和德國等西

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崩潰,玻璃工藝一度在西歐衰落。但是彩色玻璃技術一直保存在拜占庭 帝國也就是東羅馬版圖內的希臘和小亞細亞。13世紀晚期,位於亞得利亞海濱的威尼斯由於商業的 興盛而成為歐洲最富裕豐美的港口城市。她擁有36000名水手、3300艘航船,領航地中海的海上貿 易。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以16世紀的威尼斯作背景來講述那個有趣的故事不無道理。 公元15世紀,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首都)陷落,大批難民包括手工工匠涌人威尼斯,手工藝人為威尼斯帶來了玻璃工藝的復甦。15—17世紀的200年時間裡都是威尼斯玻璃生產的高峰期(圖 272)。威尼斯的玻璃製作以穆拉諾島為中心,為了保存技藝的秘密,一些最優秀的工匠曾經一度 被囚禁在島上。直到現在,穆拉諾島仍有100餘戶玻璃工坊,他們是當地玻璃傳統的直接繼承人。 16世紀開始,新興的西班牙、葡萄牙船隊後來居上,取代了威尼斯的海上霸權。而法國、德國、比 利時等西歐國家的工業製造崛起,其中波西米亞(捷克)成為歐洲水晶玻璃製作的中心,是威尼斯 玻璃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子,質感和色彩都可亂真,到後來,這種珠子的市場價格甚至超過來自印度的半寶

圖272威尼斯的玻璃珠。它們是被稱為 「千朵花」 (Millefiore )、「紋章」珠 (Chevron )的獨特的珠子,具有多種花 樣。威尼斯的玻璃珠以色彩鮮艷、花樣繁 多見長,具有地中海浪漫的審美情調。這 些珠子大致在15—18世紀生產,有些「紋 章」珠的生產年代可以早到14世紀

競爭中的玻璃珠千姿百態,無論色彩、圖案、形制和工藝,至今仍是西方裝飾品研究和收藏的 熱門話題。威尼斯以彩色玻璃著名,他們的「千朵花」(Millefiore )玻璃珠呈現的是萬花筒般的色 彩和圖形變化;獨特的「紋章」珠(Chevron,中文音譯「雪佛萊」)以硬朗的「V」形圖案的側 面著稱,具有西歐中世紀「紋章學」的內涵,也是藏家追捧的精品。波西米亞擅長的則是仿寶石玻 璃,除了逼真地模仿綠寶石、藍寶石、水晶等,還有「凡士林」(Vaseline)質感的單色玻璃珠最 為稱道(圖273);多面體珠子也是他們獨特的工藝;特別是用意模仿印度纏絲瑪瑙和紅色瑪瑙的 玻璃珠子管子,質感和色彩都可亂真,到後來,這種珠子的市場價格甚至超過來自印度的半寶石, 大概是因為它歷時太短和包含更多的工藝價值。18世紀,荷蘭和德國等西歐國家得益於工業革命白勺 刺激,開始大量生產玻璃珠和玻璃製品(圖274)。他們的珠子沒有威尼斯的浪漫如花,也沒有西米亞的晶瑩剔透,形制簡單樸素,以深沉穩健的色彩見長,具有適應性更強的裝飾生命力。

子也是他們獨特的工藝;特別是用意模仿印度纏絲瑪瑙和紅色瑪瑙的玻璃珠子管

圖273 波西米亞生產的單色玻璃珠。這些珠子多是模仿綠寶石、藍寶石和水晶一類半寶石,並以多面體的形制見長。一些單色珠因為特殊的質感被稱為「凡士林」(Vaseline)。一種刻意模仿印度纏絲瑪瑙和紅色瑪瑙管的玻璃珠子管子,質感和色彩都可亂真。這些玻璃珠包含的工藝價值是多方面的,除了古老的手工技術,也包括工業革命前後那些新的物理和化學技術的應用。

林」(Vaseline)質感的單色玻璃珠最為稱道(圖273);多面體珠

圖274德國生產的具有獨特藍色的半透明玻璃珠。 西歐的珠子不像威尼斯人和波西米亞人的玻璃珠那樣 富於變化,而是以樸素的形制和深沉的色彩見長。這 些珠子多出土於現今西非的馬利共和國境內。 圖273波西米亞生產的單色玻璃珠。這些珠子多是 模仿綠寶石、藍寶石和水晶一類半寶石,並以多面 體的形制見長。一些單色珠因為特殊的質感被稱為 「凡士林」 (Vaselhie)。一種刻意模仿印度纏絲瑪 瑙和紅色瑪瑙管的玻璃珠子管子,質感和色彩都可 亂真。這些玻璃珠包含的工藝價值是多方面的,除 了古老的手工技術,也包括工業革命前後那些新的 物理和化學技術的應用。

另外一些比較常見的貿易珠是印度出產的纏絲瑪瑙管(圖275 )和非洲土著居民自己生產的 「再生玻璃」珠(Powder Glass,圖276 )。印度是製作珠子的古老地區,他們在17、18世紀生產的 瑪瑙管是一種天然的縞瑪瑙,半透明,有明顯而獨特的纏絲花紋,呈紅色、紅棕至橙色的變化。 前面說過,波西米亞人曾成功地用玻璃模仿過這種珠子。而非洲人自己製作「再生玻璃」(Powder Glass)珠的技藝是歐洲擴張時期與他們貿易交換的結果,可能始於更晚的時期。這種以家庭為單位 的手工密集型勞動至今仍在西非流行,他們利用回收的廢舊玻璃比如酒瓶和其他容器,將這些玻璃 碾碎磨粉,然後填充在陶製的模具里,或者手工成型並畫上艷麗的非洲風格的裝飾花紋,放入土灶 燒造成型。這種手工作業現在是西方裝飾品研究專家田野調查的主要對象,它似乎成了復原古老手 工的活化石。

擅長的則是仿寶石玻璃,除了逼真地模仿綠寶石、藍寶石、水晶等,還有「凡士

圖275印度的纏絲瑪瑙管。這種色彩和花紋獨 特的瑪瑙管子出現在17到18世紀或者更晚一些時 候,一般個體較大,工藝並不十分精細,明顯是 用於批量貿易的目的。私人藏品,作者提供。

側面著稱,具有西歐中世紀「紋章學」的內涵,也是藏家追捧的精品。波西米亞

圖276 非洲的再生玻璃珠(Powder Glass)。它 們是在歐洲人製作的玻璃珠大量出現在西非之後 的本地手工藝,是在歐洲玻璃工藝的刺激下的產 品。從18世紀開始,這種工藝一直以家庭為單位 存在於非洲民間,以艷麗大膽的色彩和樸拙的手 工形制著稱,至今仍在西非國家流行。

非洲貿易珠見證的是一段特殊的歷史。而珠子作為貿易品始於人類的石器時代,如我們在第一 章就說過的那樣,珠子小巧精緻,容易攜帶,象徵財富,包含材料和工藝等多方面的價值;作為貿 易珠,它還具有異文化的審美背景,這些特點使它成為研究人類貿易、工藝發明的一個小小的主題; 特別是針對歐洲殖民時期的歷史,非洲貿易珠從它的興盛到中斷,折射了那個特殊時代諸種社會因素 和不同文化因素的衝突和碰撞。

的「紋章」珠(Chevron,中文音譯「雪佛萊」)以硬朗的「V」形圖案的
(Millefiore)玻璃珠呈現的是萬花筒般的色彩和圖形變化;獨特
西方裝飾品研究和收藏的熱門話題。威尼斯以彩色玻璃著名,他們的「千朵花」

非洲藏品推薦圖書一:

競爭中的玻璃珠千姿百態,無論色彩、圖案、形制和工藝,至今仍是
珠子大致在15—18世紀生產,有些「紋章」珠的生產年代可以早到14世紀
尼斯的玻璃珠以色彩鮮艷、花樣繁多見長,具有地中海浪漫的審美情調。這些
e)、「紋章」珠(Chevron)的獨特的珠子,具有多種花樣。威
圖272威尼斯的玻璃珠。它們是被稱為「千朵花」(Millefior
玻璃製作的中心,是威尼斯玻璃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非洲藏品推薦圖書二:

德國、比利時等西歐國家的工業製造崛起,其中波西米亞(捷克)成為歐洲水晶
開始,新興的西班牙、葡萄牙船隊後來居上,取代了威尼斯的海上霸權。而法國、
拉諾島仍有100餘戶玻璃工坊,他們是當地玻璃傳統的直接繼承人。16世紀
為了保存技藝的秘密,一些最優秀的工匠曾經一度被囚禁在島上。直到現在,穆
威尼斯玻璃生產的高峰期(圖272)。威尼斯的玻璃製作以穆拉諾島為中心,
手工藝人為威尼斯帶來了玻璃工藝的復甦。15—17世紀的200年時間裡都是
世紀,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首都)陷落,大批難民包括手工工匠涌人威尼斯,
斯商人》以16世紀的威尼斯作背景來講述那個有趣的故事不無道理。公元15
00名水手、3300艘航船,領航地中海的海上貿易。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
海濱的威尼斯由於商業的興盛而成為歐洲最富裕豐美的港口城市。她擁有360
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版圖內的希臘和小亞細亞。13世紀晚期,位於亞得利亞
世紀,羅馬帝國崩潰,玻璃工藝一度在西歐衰落。但是彩色玻璃技術一直保存在拜

非洲藏品推薦圖書三:

那仍舊是一個奇蹟發生的年代。公元4
當時的歐洲正值地理發現、技術發明和啟蒙運動的上升期,在歐洲人的記憶中,
阿拉伯人能夠做到,在19世紀以前,印度人和歐洲人都只限於在海岸港口交易。
回北非港口城市與歐洲商人進行交換。穿越撒哈拉沙漠到達西非的路線幾乎只有
的阿拉伯商人販往西非交換包括人口在內的「商品」,然後再將這些西非特產運

非洲藏品推薦圖書四:

洲商人交換他們的鐵器和玻璃珠等奢侈品,再由熟悉非洲陸地特別是撒哈拉沙漠
植園帶回歐洲最搶手的香料集中在地中海南岸的北非貿易港口,在這些地方與歐
自印度。最初,由阿拉伯商人從印度種
些玻璃珠的產地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和西歐工業發達國家,而半寶石珠子則來
珠呈現的並非光榮的歷史,但它們是人類的技術發明和貿易合作關係的側影。這
生產的、販往非洲用於交換黃金、象牙、寶石和奴隸的玻璃珠。這些美麗的玻璃
洲殖民擴張時期,在歐洲生產特別是在威尼斯、波西米亞(捷克)和一些西歐國家
ds)並不是非洲生產的珠子,這個名詞是專門用來指16—19世紀的歐
推薦圖書一)「非洲貿易珠」(Africatradebea
非洲貿易珠(

「古玩那點事兒」以學習和交流為目的,以團結各流派藏友為宗旨,傳承古老輝煌的文化。讓喜歡收藏的朋友在這裡能找到自己的良師益友,讓我們在這裡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以藏交友、以藏會友。

關注微信公眾號【古玩那點事兒】(ID:guwannadianshi),每天學點新知識!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