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上手!車載HMI設計要點

快速上手!車載HMI設計要點

編輯導語:汽車設計歷來是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同時也是製造業和工業最精湛技術的展現。那麼作為剛入行的設計師,我們可以將汽車比喻成大屏幕來設計嗎?這篇文章從兩個方面(車載設計與移動端設計的差別、從哪些方面初步掌握車載設計)告訴我們車載HMI設計的基礎要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駕駛員暈倒或者睡著了,車輛就失控,同樣,汽車如果沒油了,整個系統都得停止

一、前言

近幾年,依託5G和車聯網的發展,智慧車艙的概念有越來越猛之趨勢,汽車的中控開始普遍搭載觸摸大屏,因為座艙是讓用戶形成第一印象的地方,是用戶感知智能化最直接的媒介;也是最容易讓車企發散思維,大膽創造的溫床,是用戶最能感受到品牌性格的地方。那麼作為初入行的設計師,我們可以把車載類比成大Pad來設計嗎?設計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點嗎?本文讓你快速上手車載設計。

首先,這裡有幾個常用詞,先科普一下。

一般的汽車駕駛,就是串聯式系統,人不踩剎車,汽車就不會停下來。如果
核心是以人為本和人機工效。(3)串聯式人機系統

【詞條內容:百度百科】

中控上安裝有車機,車機里有車載app,車載app的好用易用就是HMI。

二、車載設計與移動端設計有什麼差別呢?

1. 人—機—環境系統

(1)歷史

做車載必然要說到人機工程學,1944年在劍橋大學建立了第一個研究人機互動問題的劍橋座艙(即著名的Cambridge Cockpit)以解決飛行員們執行飛行任務時出現的一些錯誤和失誤,這也標誌著現代人機工程的起源。

(2)人機界面信息交換過程

人機工程研究的內容可以簡單理解為關注人-機-環境三方面互相作用產生的影響。所有車載設計,都要考慮到人-機-環境的因素,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和人機工效。

三方面互相作用產生的影響。所有車載設計,都要考慮到人-機-環境的因素,其

(3)串聯式人機系統

一般的汽車駕駛,就是串聯式系統,人不踩剎車,汽車就不會停下來。如果駕駛員暈倒或者睡著了,車輛就失控,同樣,汽車如果沒油了,整個系統都得停止工作。

面信息交換過程人機工程研究的內容可以簡單理解為關注人-機-環境

(4)並聯式人機系統

並聯式系統是人、機並接,兩者可以互相替代,在自動化系統中,人-機之間多採取並聯的形式。在並聯式人-機系統中,人和機器可互相替代,一般由機器工作,必要時人可以接管。

自動駕駛就是並聯式系統,比如在良好路況的條件下,自動巡航路線前進,人只需要在旁邊監控。遇到突發狀況或複雜狀況,人隨時可以接管操作。

現的一些錯誤和失誤,這也標誌著現代人機工程的起源。(2)人機界

現代人機系統中,駕駛人員是在複雜的駕駛環境中操作複雜的車控系統和車載設備,人在這種環境中,既要靠眼睛來觀察環境,又要靠細緻的注視來完成精確的控制動作,通過人機工程技術分析,就可知道人在操作時如何分配注意力、體力,同時了解儀表、屏幕以及外視景如何設計和合理分配才能獲得最好的人機互動,既減駕駛員的駕駛負荷又避免出錯,切實提高人機工效。

2. 安全駕駛第一

車載與平板本質的分別在於:完成任務的環境不一樣,拿著Pad時,用戶往往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用戶可以把設備靠近面部,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平板的操作上。而車載是處於一個駕駛狀態,要求駕駛員的注意力要在駕駛和路面上。

這對駕駛員的注意力分配有要求。提供越來越多的功能可能會分散駕駛員對安全駕駛車輛的注意力。而在駕駛行為中,95%的視覺注意力要在前方。保證安全駕駛。

移動端體驗不好,易用性差,最多導致用戶不再使用。但是如果車載app不好用,可能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價。

三個心理學的小知識:

(1)最強選擇原理—大腦的信息處理

我們可以用計算機信息處理過程來類比人類的信息處理過,(感官)輸入-(大腦)處理-(記憶)存儲-(行動)輸出。與機器不同,我們大腦收到的信息量極大,大腦感知會優先處理重要的信息。我們的感知會有兩種工作方式,觸發本能層的響應和根據長期記憶和學習形成的條件反射。

著名的CambridgeCockpit)以解決飛行員們執行飛行任務時出

例如,當汽車駛向十字路口,駕駛員在接近十字路口時看到了紅綠燈、經過的車輛和行人等,並可能聽到車內音響的音樂和副駕的談話。在這一大堆紛雜的信息中,只有一小部分數量的信息可以被感知到,(如黃燈閃爍了,有小孩突然竄出馬路)觸發本能的反應,會使駕駛員瞳孔放大,呼吸加速,心跳加速,出汗,肌肉緊張等。而在看到了黃燈閃爍時,駕駛員可以選擇加速通過或者減速停下,這個決定必須迅速做出。駕駛員可以使用工作記憶,根據與路口的距離,車輛的速度,剩餘時間,判斷是該踩油門加速還是該踩剎車減速。

在這些過程中,大腦大量的注意力分配在處理駕駛操作上,音樂聲和交談內容都會因為不夠重要,而被忽視。

(2)心理負荷

在駕駛過程中,駕駛員到底有多忙?他的任務有多複雜?是否還有能力做其他操作?能否應對突發事件?他在執行任務中的感覺如何?等等。我們的大腦中提供信息處理的CPU資源是有限的,超出了它的能力,就會出現超負荷。

機工程學,1944年在劍橋大學建立了第一個研究人機互動問題的劍橋座艙(即

(3)分神與疲勞

交通事故發生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駕駛員技術有問題,而是他們在開車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駕駛分神的原因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分類:內因(思想分神)和外因(自身以外因素);技術性的(操作某設備)和非技術性的(吃東西);分神對駕駛影響受以下因素的影響,駕駛員年齡、疲勞程度、駕駛經驗、個性,甚至與副駕有關。

1人—機—環境系統(1)歷史做車載必然要說到人

3. 屏幕各異

(1)尺寸不一

車載屏幕不像手機屏和pad屏,尺寸大小受限與人類的手掌和手臂力量。車載屏幕的大小與形狀,往往與車輛的定位、價格掛鈎。所以同一個廠商,他在不同的價格定位型號中,會使用不同尺寸的屏幕。更有甚者,為了凸顯高級會使用不規則形狀的屏幕。在移動端的屏幕適配難題,在車載端會被10倍的放大。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會需要考慮頁面在小屏幕,超大屏,超長屏,豎屏,雙屏、三屏、T型一體屏等產品形態。

易用就是HMI。二、車載設計與移動端設計有什麼差別呢?

(2)主副駕不一

其次,由於前排是有主副駕的,這就會有主副駕共用屏幕和分屏操作的分別。而在工具屬性強的系統架構設計中,有廠家把導航任務放在最重要的級別中,那就可能會有用分屏來並列導航任務和其他任務。

所以很多界面需要考慮到彈性適配。

(3)色彩不一

再次,同一輛車的受眾會有不同的用戶畫像,針對不同的用戶和環境,車載界面往往會有白天模式和夜晚模式。

而黑夜白天模式,不僅僅是用白底換黑底那麼簡單的,而是在不同亮度的環境下,使用的視覺感光細胞種類和數量都不一樣。

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我們更多的用到錐狀細胞,它是明視覺器官,主要負責光亮條件下人的視覺活動,既可辨別光的強弱,又可辨別彩色,具有較高的視覺敏感性,能辨別細節。所以設計白天模式時,我們可以使用豐富的色彩。

在黑暗中,瞳孔放大,我們更多的用到視杆細胞,它是感受弱光刺激的細胞,對光線的強弱反應非常敏感,所以明度變化是重點。由於視杆細胞集中分布在視覺凹中心,所以設計的主要內容集中在靠近屏幕左上方,而屏幕右下方的設計,會由於細胞分布少而看不見。

度百科】中控上安裝有車機,車機里有車載app,車載app的好用

4. 車廠主張決定框架

任何應用的設計都依賴系統架構方案,尤其在車載設計中,很少採用完全沉浸的應用設計。總體來看,目前車載的架構有以下幾種:

(1)導航為主

常見的有 Tesla 、蔚來汽車等,他們以地圖為底,首⻚顯示地圖及當前定位信息:

有幾個常用詞,先科普一下。【詞條內容:百

(2)正-主-負屏

三屏結構,左右橫滑瀏覽全部入口:

之間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點嗎?本文讓你快速上手車載設計。首先,這裡

(3)菜單界面

菜單界面有多種樣式,主要常駐的有系統欄、狀態欄、控制bar、內容區等。

系統欄 系統欄主要包含系統功能與快捷啟動功能。根據客戶對產品架構的理解和設計理念不同,略有差異。系統欄作為系統級功能承載著系統核心交互的方式。

那麼作為初入行的設計師,我們可以把車載類比成大Pad來設計嗎?設計這兩者

三、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地方快速上手呢?

1. 做減法

(1)解放視覺注意力

對於駕駛員來說,視覺是他獲取車內車外信息最重要的器官,目前80%的與駕駛相關的信息都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在不搶奪駕駛員視覺注意力的情況下,設計頁面要做大做強 —— 信息尺寸要大、重要的信息要強。確保駕駛員在行駛中可以快速處理。

觸及控制項設計的合理尺寸為至少12mm。

在人機工效學的研究中,認為用食指操作,觸擊範圍在7mm左右比較合適,加上車輛行駛過程中,車輛抖動和駕駛員注意力分散,建議車載的熱區最小為12mm。

增大熱區,在交互元素周圍添加 padding 來創建舒適的命中區域。

是最容易讓車企發散思維,大膽創造的溫床,是用戶最能感受到品牌性格的地方。

(2)減少噪音

在認知心理學裡有一個詞叫「噪音」,所有干擾注意力的因素都叫「噪音」。

在移動端我們常常看到的噪音有,跳動的gif動畫,或者混亂的元素排布。這些干擾用戶注意力,影響大腦做出反應的因素都要被弱化。

在車載上,若是有輸入框,需要輸入文字,往往就會每次只顯示一個輸入的輸入框,其他上下表單都不能出現干擾用戶。

(3)減少層級

車載的層級不能太深,最多只有三級,並且往往會用home鍵一鍵回到首頁,和快速喚起頁面。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布局產品的架構。

2. 做加法

在大部分視覺注意力需要被前方車路情況占據的時候,還要進行複雜的車機操作,需要大量的視覺資源的參與,人的其他感官會更多的參與交互。在儘可能少的占用心理資源的情況下,我們要給交互方法做加法。

(1)語音交互

大部分的智慧車載都有語音交互功能。從聽歌,到發起導航,更有甚者訂外賣訂酒店都可以一句話搞定。語音的界面可以減少執行次要任務對駕車和找路等任務的分心程度。另外,對中老年人而言,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視力下降,語音系統在這個用戶群體中更有優勢。

語音交互也有界面設計,這個界面就不是視覺的界面。但是牽扯到在車機屏上,會有一些顯示。語音交流時,常會顯示以下幾個狀態:

屏,因為座艙是讓用戶形成第一印象的地方,是用戶感知智能化最直接的媒介;也

要注意的是,基於語音的交互系統面臨的挑戰主要在於語音本身的保持時間很短,對人的工作記憶要求很高,並且需要使用者能夠使用明確的命令,所以,可以採用問答的形式來達到減輕使用者記憶負擔的目的。常見的就會時常提示有哪些命令,來訓練駕駛員使用符合規範的命令,如滾動出現提示語「你可以問我,今天的天氣怎麼樣」。讓使用者潛移默化的學習語言的使用方法。

(2)手勢交互

非觸摸手勢交互/3D手勢:

也叫非觸摸手勢交互/3D手勢,常見的是駕駛者對車內攝像頭,做出揮手,比心,點讚,OK等手勢,與車機進行互動和完成任務。

交互手勢:

聯網的發展,智慧車艙的概念有越來越猛之趨勢,汽車的中控開始普遍搭載觸摸大

也叫全觸摸式交互/觸屏手勢交互,使用的是電阻屏幕,而且駕駛位與屏幕間特殊的物理距離和視覺角度,系統的

交互手勢會有一定的局限性;

觸屏手勢交互普遍有以下幾種:

點擊:觸發對象的默認操作,激活一個控制項或者選擇一個對象

長按:觸發對象的默認操作

單指拖動:讓一個元素從一邊移動到另一邊,或者在屏幕內拖動元素。

單指輕掃:快速滾動或平移,查看更多內容

單指雙擊:影片播放時,觸發暫停或播放

雙指操作:在地圖等頁面擴大或縮小地圖

(3)實體交互方式

旋鈕與物理按鈕,常見的有撥杆,旋鈕、實體按鈕,觸控板。

這些按鈕在熟記位置之後可以幫助駕駛員在不使用視覺的情況下,或者不方便用手點屏幕的時候,進行一定程度的盲操,比較安全。其常有的操控功能有,喚醒屏幕,調節冷氣,調節音量,上一個,下一個,確定操作,返回主頁,等等。

當然,實體控制項也是在屏幕失效的時候還能操控車輛,是最後的保障。

。一、前言近幾年,依託5G和車

(4)主動交互

作為AI功能集大成的智能駕艙,不再是等待用戶去發起任務,而是會根據人-場-境的不同,主動發起交互。這個時候,就更需要設計師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從用戶需要什麼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人臉探測到在特定的場景,用戶可能傷心難過時,會主動做出安慰的方案,根據各家廠商的不同方案,會有智能語音助手的安慰,虛擬擁抱,播放音樂等。

在探測到疲勞、犯困等狀況時,會提醒要不要開窗透氣,或者去下一個休息站休息一下。

在臨到節假日紀念日時,會提示或者祝福節日快樂,甚者給出節日的慶祝方案,比如去看電影等。

若在固定時間有固定的操作習慣,那麼下次再到這個觸發時機,可以主動詢問是否要做某任務,比如開車聽書。

3. 視覺在上,操作在下

在駕駛過程中,用戶95%的精力在於聚焦駕駛上行為上,用戶只能抽取僅5%左右的精力與時間來操控車載。為避免用戶操作動作干擾用戶的注意力,因此信息布局必須以最好的方式呈現。

(1)車載人機互動主要分為:車機信息輸出和用戶交互輸入

由於駕駛艙的特殊性,車機的熱區可以分為視覺熱區和操作熱區。操作者距離屏幕有一定距離,並且需要使用大臂帶動手腕,完成操作交互。所以對車載界面的操作區域的位置、大小、距離有一定的要求。為避免遮擋造成對駕駛的干擾,所以建議信息展示和操作有所側重,保證單手操作/實體按鍵/快捷操作(方向盤按鍵)。並只要點擊到卡片某個區域(操作熱區是整個大卡片)就能進入並操作該功能,有效保證駕駛安全。

方面初步掌握車載設計)告訴我們車載HMI設計的基礎要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視覺熱區——內容在上

由於駕駛員視點與車載台之間的橫向距離,與正前方操控位置的直接距離,以及行車時瞳孔至車載台中心距離等物理條件限制,建議輸入類信息展示集中在偏左偏上的位置。

成大屏幕來設計嗎?這篇文章從兩個方面(車載設計與移動端設計的差別、從哪些

(3)操作熱區——操作在下

行車時由於斜視操作,圖標大小至少為正常直視操作的4倍(2×2),操作時手臂伸展較為舒適的角度。正常行車時,離駕駛位置最遠的視線距離約為65~82cm,操作距離約為50~65cm(屏幕與肩部之間距離)正常人的手臂長度為身高的2/5到3/7, 大部分在60cm-72cm左右。操作功能區在右邊時,對於身材較小的人來說操作不便。側邊物理按鈕,屏幕深度等原因造成一些視覺盲點,位於這個部位的操作必須是最常用且不會變化的。

製造業和工業最精湛技術的展現。那麼作為剛入行的設計師,我們可以將汽車比喻

(4)避開方向盤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但是又因車而異的是,要注意方向盤對大屏的信息和接觸的遮擋,應該儘量避免把操作控制項和重要信息放置在那裡。

編輯導語:汽車設計歷來是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同時也是

四、總結

一直以來,汽車設計都是科技與藝術最前沿的展示與結合,也是製造業和工業最精湛技術的展現。但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人工智慧、大數據、和HMI的運用顯得既謹慎又超前。雖然智慧屏幕在車機上剛剛開始起步,但是憑藉它的高科技,在未來具有巨大的生命力,這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在傳統的用戶體驗的可用性、易用性上,還對其安全下限有極高的要求。

HMI設計師入門需要具備相應的人體工學、工程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工智慧、前端等知識,來設計合理的界面信息功能。同時這也是一個多部門合作的結晶,為了讓用戶專注於駕駛任務,避免視覺/手動操控對車載屏幕的過多操作,我們更要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為其設計合理的人機互動場景。

在通往HMI設計師專家的路上,我們需要了解得還很多。

本文由 @怡伶設計寶藏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