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對糧食安全能有更為全面的認識,愛護環境,珍惜糧食
三農開拓者 · 農業 ·

希望大家對糧食安全能有更為全面的認識,愛護環境,珍惜糧食

2015年以來,中國糧食產量連續四年穩定在6.5億噸,再加上每年進口的1.2億噸糧食,合計消費7.7億噸。如果按照重量折算,1.2億噸的進口量僅相當於6.6億噸國內總產量的1/6,看似問題不大,其實不然。


把這1.2億噸進口糧食折算成耕地,相當於6億畝的耕地。如果再加上進口的棉花、白糖、水果、肉類、奶粉等,則超過7億畝。按照全國20億畝耕地面積計算,我們的耕地「對外依存度」達到35%。糧食生產需要消耗耕地、化肥、農藥和淡水,進口糧食本質上就是在進口資源。


請大家看看下面這張表格。就國土面積而言,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排在世界第3,但是很多地方或是乾旱少雨的沙漠戈壁,或是常年低溫的高原寒地,我們的耕地占國土面積比重僅有14%。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1公頃,遠低於俄羅斯、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農業大國。


年進口的12億噸糧食,合計消費77億噸。如果按照重量折算,12億噸


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夠讓14億人吃飽,就是中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然而我們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控制病蟲害,農田裡大量噴灑農藥,嚴重污染水土環境,破壞生態平衡。


在我的少年記憶中,晚霞中蜻蜓飛舞,夏夜裡蛙聲一片。今天再去看看,這種畫面已經成為回憶。為了增加糧食產量,我們使用了全世界1/3的化肥。中國化肥用量自1984 年已經連續30多年成為世界第一。然而我們的化肥利用率僅為38%,遠低於發達國家50-60%的水平。糧食作物的化肥用量占農作物(還包括蔬菜、水果、棉花等)總量的1/2,今天平均每100斤糧食就需要施肥6斤。


過量施肥破壞了耕地的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和鹽鹼化。過剩的化肥又隨著雨水流入江湖湖泊,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植物瘋長,水體發臭。大量藻類覆蓋水面,遮光耗氧,影響水底生物生長,整個水生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太湖藍藻爆發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之一。


耕地質量直接關係到國家糧食安全。黑土地是世界公認最肥沃的土壤,「插根筷子也發芽」。東北是全球三大黑土區之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4,調出量占全國的1/3,是中國重要的糧倉。這些年,在糧食增產的同時,黑土地也被過度開發利用,土壤明顯退化,疲憊不堪。黑土層已由上世紀50年代的60-70厘米,下降到今天的20-30厘米——黑土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形成1厘米黑土層需要幾百年的時間。過去黑土層豐厚,腳踩上去就像踩在海綿上一樣。現在土層變薄,營養不足,不得不多施化肥。化肥越用越多,又導致土壤板結,踩上去甚至看不到腳印。「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黑土地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亟待解決。


2015年以來,中國糧食產量連續四年穩定在65億噸,再加上每


中國的人均水資源僅為2050立方米,僅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4。農業灌溉消耗了中國60%的可利用水資源,用水效率卻僅為30-40%,遠低於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在北方旱區,由於水資源短缺,有些地方過度開採地下水資源用於農業灌溉。華北井灌區是中國的糧食主產區之一。由於過去30幾年的開採,這裡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甚至超過20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


放眼未來,中國的人口峰值預計將出現在2028 年前後,總人口約為14.2 億。雖然此後的人口數量開始下降,但2050 年前仍不會少於12 億。也就是說,未來30年中國將依然面對糧食安全壓力。


放眼世界,今天地球上已經有76億人,其中10%處於飢餓狀態,包括1.5億發育不良的兒童。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會增加到95億,2100年會達到110億。讓地球養活這樣多的人口,很不輕鬆。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