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出現猴痘病例,這個天花的近親需引起重視 | 新京報專欄
新京報 · 世界 ·

多國出現猴痘病例,這個天花的近親需引起重視 | 新京報專欄

解疑:為何猴痘病例在歐洲、美國蔓延。路透社報導截圖

解疑:為何猴痘病例在歐洲、美國蔓延。路透社報導截圖

繼2022年5月初歐洲的英國、葡萄牙等國出現了罕見猴痘病例後,近日美國也確診了今年第一例猴痘病例。美國麻薩諸塞州公共衛生部證實,一名有加拿大旅居史的男子確診感染了猴痘,已在醫院接受治療,目前狀況良好。

猴痘與此前被根除的天花是近親,二者同屬正痘病毒屬。因此,一個自然而然的擔心是,這種疾病是否會在人類社會大流行。對此,世界衛生組織也在日前發布通告,提醒全球衛生機構關注這一疫情的發展。

人類對猴痘有一定免疫力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最早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感染者是一名9歲男孩。從1970年起,共計11個非洲國家報告了人類感染猴痘病例。

猴痘並非只是感染猴,而是可以通過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等各種野生動物傳播給人,在人際間也可以進行二次傳播。截至2018年,全球總共記錄在案的病例約1500例。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發,潛伏期為5-21天,感染者在前5天可能出現發熱、劇烈頭痛、淋巴腫大、肌肉疼痛和強烈氣喘等症狀。隨後感染者可能出現皮疹,皮疹會從面部逐步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最後會結痂脫落。

對猴痘的主要擔心是,猴痘的剛果盆地病毒株病死率約為10%,並且在幼兒中死亡率相對較高。同時,感染者還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如支氣管炎、敗血症、腦炎和角膜感染等,甚至可能喪失視力。

天花和猴痘雖是近親,症狀也是相似的,但有一個重要分別,猴痘會導致淋巴結腫大,天花不會。根據這種情況,可以鑑別猴痘和天花。同時,也根據人類戰勝天花的經歷可以獲知,猴痘並不會對人類有更大危害。

迄今人類只戰勝了兩種疾病,一是天花,一是脊髓灰質炎(接近於戰勝,現在一些國家還有零星發病)。天花也是人類第一個消滅的疾病。1980年5月8日,第33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布:「世界各國人民贏得了勝利,根除了天花。」

而天花根除前,至少困擾人類3000年,僅在20世紀這種疾病就奪去了3億人的生命。消滅天花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衛生組織牽頭進行了長達10年的全球疫苗接種行動,有5億次接種疫苗。

由於猴痘與天花是近親,天花疫苗同樣對預防猴痘有效,其有效性至少達到85%。現在人類身上都有接種天花而保留的免疫記憶和抗體,因此對猴痘是有一定免疫力的。

猴痘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無須治療,病程和症狀通常持續14-21天,患者會自己痊癒。此外,現在也有治療猴痘的選擇性藥物。美國FDA在2018年批准了首款用於治療天花的藥物TPOXX(tecovirimat),對猴痘也有一定療效。當然,如果這一疾病擴大,也可以通過再次接種天花疫苗來預防,以及使用抗病毒藥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來治療。

猴痘的基因可能發生了變異

不過,對於猴痘也需要予以重視,其中幾個因素尤為重要。

過去認為,猴痘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傷口黏膜傳播,人際之間的二次傳播主要由於密切接觸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膚損傷,或者被患者體液或病變組織污染的物品,以及呼吸道飛沫傳播。

但是,現在的研究發現,通過性行為、母嬰胎盤也可以導致傳播。因此,需要針對這些傳播途徑進行阻斷。

此次猴痘在多國的出現也提示,猴痘的基因可能發生了變異,從而導致其在多國傳播。目前主要流行兩種猴痘病毒,西非病毒株的病死率約1%,剛果盆地病毒株的病死率約10%左右。

近日,在歐洲發現的猴痘患者的病毒為西非病毒株。但是,還需要通過基因組測序來檢測致病的病毒株是否發生變異,從而確認其毒性、致病力和傳播力。

以傳播力而言,既往的研究發現,猴痘病毒的R0值(基本傳染數)一直小於1,說明其傳播力低,傳染人數有限,會自行消亡。但是,如果此次出現的猴痘病毒發生變異,就需要另眼看待這種人畜共患病,做好預防和治療的準備。

美國確診的病例有加拿大旅居史,跨國旅行成為猴痘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歐洲和美國的猴痘病例,大部分並未去過非洲,因而感染源頭尚無法確定。

當地時間5月18日,英國衛生安全局也發表公報說,英國目前已累計9例確診,而且最近發現的病例沒有去過猴痘流行的國家旅行,可能是通過社區傳播感染。

因而,這段時間,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醫療部門需要重視的是鑑別猴痘。因為猴痘的有些症狀跟皮疹類疾病相似,如帶狀皰疹,性傳播病毒造成的皮疹,所以可能會誤診為其他疾病。不過,如果能及早確診和治療,可以有效阻止該病的傳播。

撰稿/張田勘(科普專欄作家)

編輯/徐秋穎

校對/陳荻雁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