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政府為何選擇退位而不是退守關外?
鏡鑑青年 · 歷史 ·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政府為何選擇退位而不是退守關外?


建「北清」政權呢?01百萬大軍說來隆裕太后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代最後一位皇帝宣統頒布退位詔書,延續了兩百多年的滿清王朝就此迎來終結時刻。


然而,清朝雖亡,伴隨它的爭議卻遠未停止。平穩過渡的政權讓清政府在滅亡前夕,名義上依然擁有百萬大軍,這讓許多「歷史票友」們忍不住好奇地想:若是清朝統治者們攜大軍退守關外,是否能夠復刻元順帝的經歷,重建「北清」政權呢?


01百萬大軍

說來隆裕太后當初選擇讓宣統退位,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清廷的統治者們深刻地明白,所謂「百萬大軍」,不過是個「虛幻的泡影」。


晚清的軍隊組成十分複雜,這其中既有漢人為主的各地團練及新軍,也有老牌的滿州八旗。對於清王朝來說,滿人子弟為主的八旗軍是最受清王朝信賴的軍隊之一。這支軍隊是清朝最早的正規軍,曾經從龍入關大殺四方,留下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說。


住好奇地想:若是清朝統治者們攜大軍退守關外,是否能夠復刻元順帝的經歷,重


然而,滿清統治者坐穩江山之後,八旗軍隊卻漸漸腐化,戰鬥力一落千丈,到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的時候,八旗軍已經不堪一擊,清廷的主要戰鬥力逐漸被綠營取代。


可惜,好景不長。從乾隆後期開始,綠營軍隊也走上了腐化墮落之路。待到清王朝平定白蓮教起義及發捻之亂時,綠營跟八旗一樣兵敗如山倒,毫無戰鬥力。清王朝無奈之下,只得鼓勵各省發展鄉勇,曾國藩的湘軍與李鴻章的淮軍就此走上了歷史舞台。


漢人掌兵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清王朝一方面不得不倚仗漢人將領,一方面又對漢人將領處處提防。為此,清王朝明知八旗和綠營「不堪用」,卻一直保留著軍隊建制,而這些暮氣沉沉的軍隊經過多年發展,到了清朝滅亡前夕達到了七八十萬的規模,成為了傳說中清王朝手中「百萬大軍」的組成之一。


權讓清政府在滅亡前夕,名義上依然擁有百萬大軍,這讓許多「歷史票友」們忍不


而「百萬大軍」中剩下的二三十萬人馬,則主要由新軍組成。新軍採用西式裝備,隊伍編練也完全參照西方軍隊的模式,戰鬥力極強,可謂是晚清時期的一支勁旅。


不過,由於新軍所需軍費高昂,清政府又財政困難,早在新軍成立之初,軍隊的徵兵、籌餉、訓練、軍官任用等工作,就由各省督撫自行處置,這讓新軍不可避免的帶上了私人武裝的標籤。這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北方地區的北洋新軍,以及南方地區頗具規模的湖北新軍。


而作為「甩手掌柜」的清政府,等到用兵時才猛然驚覺,無論是北洋新軍,還是湖北新軍,雖然名義上都是清政府的部隊,但這兩支軍隊清政府都調不動。北洋新軍從成立之初,就牢牢掌控在袁世凱手中,而湖北新軍的核心由第八鎮與第二十一混成協組成,其中第八鎮統制張彪是張之洞的親信,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則是黎元洪。


然而,清朝雖亡,伴隨它的爭議卻遠未停止。平穩過渡的政


眾所周知,袁世凱極力贊成清帝遜位,壓根不願意幫助清王朝抵抗革命軍,而湖北新軍都快成了武昌起義的基本盤了,更加不會給清王朝效命。因此清王朝空有百萬大軍,想要復刻元順帝的經歷,重建「北清」,卻無異於痴人說夢。


02東北局勢

或許有人會問,即便內部兵權難以掌控,清王朝能不能先讓宣統皇帝移駕關外,這樣還能有個流亡小朝廷,總好過王朝覆滅吧?


說來清朝皇室的運氣實在有些不夠好,當時的外部大環境,並不利於清朝統治者們重返白山黑水間,因為那時的關外,剛剛經歷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疫。


1910年,一場鼠疫席捲東北大地。疫情導致黑龍江、吉林兩省的人民時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僅哈爾濱一帶,每天的死亡人數一度逼近200人,一時間人人自危,舉世震驚。


後一位皇帝宣統頒布退位詔書,延續了兩百多年的滿清王朝就此迎來終結時刻。


更令人驚恐的是,疫情不但在東北地區肆虐,還順著鐵路擴散,波及河北、山東,乃至俄羅斯南部地區。許多人家在鼠疫中全家去世,就連前來查看情況的巡警也因為接觸到病毒而殉職。


據《清末東北地區爆發鼠疫史料》記載,這場清朝末年的大瘟疫,直到1911年3月才艱難控制住。在此期間,約6萬名同胞因鼠疫喪命,整個東北地區處處瀰漫著絕望的氣息。


恐怖的鼠疫讓人心有餘悸,受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誰也不知道在清王朝覆滅的1912年,鼠疫會不會捲土重來。清朝皇室若是選擇在1912年重返東北,妥妥就是玩命。


除了可怕的鼠疫,清王朝在東北人口優勢也早已不復存在。咸豐年間,「闖關東」成為窮人們的「保留曲目」,每年成千上萬的百姓拖家帶口,前往東北尋找活下去的希望。


僅1840年到1911年間,東三省的人口就增加了1500萬。這些增長的人口絕大多數是山東人和遼寧沿海地區的百姓,東北的民族構成與人口比例,就此悄然改變。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代最


而隨著關內革命運動的發展,關外東北地區的革命黨人們,也紛紛掀起了革命的浪潮。海城、鳳城、遼陽等地先後爆發革命運動,張榕、藍天蔚等革命黨人還發動了「驅逐趙爾巽」行動,「龍興之地」的東北,儼然成了革命運動的又一處戰場。


戰爭的烽火燃遍東北,已成驚弓之鳥的清朝統治者們,哪裡還敢再幻想「退守關外,重建北清」。真要去了東北,清朝皇室的日子,未必能比留在北京好過。


畢竟民國政府已然承諾給予大清皇帝辭位優待條件,宣統皇帝在紫禁城裡不愁吃喝,更不用日日面對瘟疫與戰爭的威脅,這對於清朝皇室來說,已然是個不錯的結局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參考資料:張春影《辛亥革命前十年東北地區民變研究》、梅毅《辛亥革命:啟蒙、光榮與夢想》、曹晶晶《1910年東北鼠疫的發生及蔓延》、《北洋軍閥史》、《清史稿》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