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一代大才賈誼,被貶官至長沙的真正原因
孤影瀟湘 · 歷史 ·

淺說一代大才賈誼,被貶官至長沙的真正原因

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滕王閣序》

一、前半生好運的天才

1、異類天才惜天才

賈誼,洛陽人,生於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

這一年是大漢風雲變化的一年,時局下有功之臣要麼被防備,要麼被用作防備其他有功之臣的人。

成為了丞相,而他則在蕭何手下當管理財政的計相。該是一個失意的人

張蒼就是後者,他的資歷堪稱大漢無出左右者,他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李斯的同學,還和劉邦打過天下。

按照劉邦打天下的配置,泥腿子出身居多,張蒼這種名師弟子簡直就是稀有物種。

並且,張蒼自己也不是徒有虛名,「好書律歷」,「自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

在大漢官場文盲率都偏高的背景下,張蒼熟讀天下書籍不說,還善律法,還會當時人不重視的算數,到了漢朝,「漢既初定,文理未明,蒼為主計,整齊度量,序律歷」

封為列侯,可張蒼更像是一個專業人才,缺失政治手腕,使得學識不如他的蕭何都

規劃度量,整理天文曆法,讓剛剛結束混亂的漢朝有了統一的計量手段,有了時間觀念,不再是全國上下集體抓瞎。

靠著這份功勞,張蒼被封為列侯,可張蒼更像是一個專業人才,缺失政治手腕,使得學識不如他的蕭何都成為了丞相,而他則在蕭何手下當管理財政的計相。

該是一個失意的人生,但張蒼沒有抱怨,一干就是四年,這四年裡他收了一個徒弟,一個少小就聰慧之至的孩子賈誼

賈誼在張蒼門下學習的時間並不久,甚至因為忙於國事,張蒼幾乎沒有親自對賈誼的教導,不過拜張蒼為師之後,賈誼得到了接觸張蒼自六國未平時積累的藏書

段,有了時間觀念,不再是全國上下集體抓瞎。靠著這份功勞,張蒼被

當時士大夫壟斷知識,書籍幾乎是各家各戶不外傳的寶藏。賈誼拜師雖不得親自教誨,但浩如煙海的典籍讓他從小就見識非凡。

2、英才入仕

「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優渥的教育資源加上賈誼自身的刻苦,賈誼十八歲就聞名全郡,河南郡守吳公愛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三年後,呂后逝世,張蒼等人擁立代王,是為文帝。

「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事焉,征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皇帝初立,求賢若渴,不僅吳公被徵辟,連賈誼也賜予「博士」一職。

規劃度量,整理天文曆法,讓剛剛結束混亂的漢朝有了統一的計量手

賈誼到了洛陽後,可謂是一展頭角「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前輩們審時度勢,反應慢,賈誼卻「不講武德」,竹筒倒豆子,有什麼說什麼,說的還都在點上,大家也都沒脾氣,「以為能」。

按照現在的河南方言,這個「能」不見得是個好事,不過賈誼沒有這個自覺,屢屢建言,漢文帝也大喜過望,不吝賞賜,「超遷,歲中至太中大夫」

到了漢朝,「漢既初定,文理未明,蒼為主計,整齊度量,序律歷」。

幼苗成長,壯起枝葉,風也漸起。

二、「天」妒英才?

1、日漸驕縱

太中大夫,參與朝堂論議的官員。

賈誼升此官,也算是登堂入室。這下子,自小順遂的他,更加不收斂,以為自己大展宏圖的時機到了,膽子越發大了起來,朝堂上什麼事都敢摻和,什麼話都敢說。

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後,為了加強中央皇權,有「受命於天」的說法。為了對秦代周加以合理的解釋,秦始皇採納了戰國陰陽家鄒衍的「五德終始說」。

「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都偏高的背景下,張蒼熟讀天下書籍不說,還善律法,還會當時人不重視的算數,

按照相剋之法,秦為水德,水德為黑,於是秦朝尚黑。漢高祖劉邦取秦而代之時,認為「暴秦」持續時間不長,德不配位,於是在王朝五德替換中,忽視秦朝,認為漢朝才是結束周朝火德之人,是故文帝時,漢也自謂水德,尚黑。

另外,劉邦還有一層考慮,秦統一六國而亡,漢雖分封,但也害怕重蹈秦之覆轍,故不敢稱自己是秦的繼承者。但為了與民生息,不再折騰,雖承秦制,但刪去了酷典。

可賈誼不這麼想,年輕氣盛就當上太中大夫的他,迫切想建功,於是便拿這個歷史遺留問題開刀。

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在大漢官場文盲率

「誼以為漢興二十餘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色上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奏之。」

賈誼認為,漢已經安穩運行20餘年,天下太平,就不要沿用秦制,我們重新訂立律法,改尚服色,建立一套新的漢朝制度。

這個明顯「飄」起來的提議,文帝當然沒有答應,推說自己剛剛即位,不服人心。

不過和善的文帝還是很讚賞賈誼這種大刀闊斧的勇氣,賈誼不泄氣再上奏改革相關的政令時,不少提議文帝都同意了。

稀有物種。並且,張蒼自己也不是徒有虛名,「好書律歷」,「自時為

2、樹大招風

文帝賞識,賈誼也賣力氣,後續很多政令也是賈誼畢生所學凝結的,發布到當地後,也確實取得一些成績。

皇帝十分開心,覺得自己慧眼識。於是下令,預備封賞賈誼為公卿,不過君臣兩人都忽略了實際情況

為了鞏固政權,漢代實行的是郡縣和分封並行,漢初還有一些異姓王,經歷過劉邦的清理後,在文帝時,異姓王基本消失,但漢朝還有不少同姓王。

他們不但有自己的封國,而且封國內還可以不遵守郡縣官員的命令。賈誼不少政令都是在傷害封國的利益,這讓不少王侯都十分惱火。

按照劉邦打天下的配置,泥腿子出身居多,張蒼這種名師弟子簡直就是

另外,賈誼的出彩表現以及快速晉升,徹底點燃了別人的妒火。並且賈誼激進的改革政策,破壞了文帝時期黃老之術的基調,一些老也臣頗為不滿。

三方勢力交織,賈誼升遷之際,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老臣先發難,《漢書》如是記載:「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漢書》認為是嫉妒之心造成的誹謗,但站在後世的角度看來,如果文帝時不修養生息,反而大行改革,武帝的壯舉可能會化為泡影。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比起嫉妒,老臣們的反應更像是壓住冒進的勢力。

堪稱大漢無出左右者,他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李斯的同學,還和劉邦打過天下。

三、生不得時

1、「放逐」出京

文帝聽了後,認同了大臣們的話,不僅疏離賈誼,還拒不採納賈誼的政令。賈誼多次懇求文帝採納他的策略,最後卻得了一紙「出京」的調令

賈誼被封為長沙王太傅,看似一步登天,但結合漢制,賈誼遠離權利中心,恐再不復從前。

賈誼行至湘水,想到了在這裡投江的屈原,聯想屈原的經歷,賈誼認為自己和他何其相似,明明滿腔報國情,但不遇雄主,沒有機會一展抱負,還被貶謫到漢地最南,不由悲從中來。

賈誼這段遭遇,令書寫史記的司馬遷都為之感懷,在書中將兩人的遭遇並列為《屈原賈生列傳》

被用作防備其他有功之臣的人。張蒼就是後者,他的資歷

2、 生不逢時

賈誼無奈前往長沙,與其說是文帝不如武帝,不如說生不逢時

看賈誼前半生履歷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覺得真的是賈誼在朝堂上過於激進導致被老臣們忌憚。

可實際看賈誼的著述時,會發現賈誼之才如果放在武帝時,武帝便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賈誼師繼張蒼,張蒼雖然不是純粹的儒生,但賈誼承繼了荀子的思想,博採儒法兩家之眾長。

年。這一年是大漢風雲變化的一年,時局下有功之臣要麼被防備,要麼

在賈誼撰寫的《新書》中,明確提出「故夫民者,至賤而不可簡也,至愚而不可欺……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這是儒家標誌性的民本思想。

《治安策》中,賈誼又對仁義和法治進行了結合:

「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勢已定、權已足矣,乃以仁義恩厚因而澤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制,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刃不折則缺耳。」

他的思想突出一個「分別對待」,對民寬之厚之,對諸侯懲之斧之,頗有御諸侯以安民之意。

1、異類天才惜天才賈誼,洛陽人,生於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

這些思想我們現在看來可謂稱得上精彩,可在文帝時,老臣堅持認為黃老之術是最適合漢朝的,國家的穩定也離不開諸侯。至於說諸侯叛亂、禍民,那都是諸侯自身不修德行的問題,朝廷徵發大軍攻討即可

老臣們從來不覺得諸侯叛亂對民有影響,更不覺得明明諸侯叛亂不休,還要強留諸侯是一種矛盾。

他們借用黃老思想,割裂王權和人民,帶著天道無情的代表去治民,充滿了消極,反而認為賈誼的思想是「擾民」,與黃老相背,是另一種消極

這既是政見的矛盾,也是戰國學說爭鳴的遺存。

——《滕王閣序》一、前半生好運的天才

可賈誼的著述中也有勤儉節約,養民安民的《論積貯疏》,卻被選擇性無視。

另外,賈誼的削藩之策也不是一蹴而就,更像是推恩令前身。

他認為無論異姓王還是同姓王,只要給了離皇帝一步之遙的權利,「疏者必危,親者必亂」,徹底清除落後的封王勢在必行。

賈誼給出的方法是迂迴的加緊管理,對諸侯王訂立嚴格的禮制,一旦違反就要重罰。另外就是創造性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在一個諸侯領地中再封諸侯,不斷縮減諸侯王的實力,堪稱「推恩令1.0」。

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但從這些措施中,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見賈誼被貶的真實原因——鋒芒畢露。無論是最早的「改弦更張」,還是儒法並舉,亦或者是對諸侯的管理,賈誼的思想透露著年輕,也透露著昂揚激進的態度。

聖主是什麼,無外乎識人能用,文帝能做到前面,卻做不到後面。因為文帝登基是帶著僥倖的,明明是兄長亡故,皇位卻落在了他的頭上,這與那些老臣的扶持不無關係。但登基後,他也必然受到老臣們的牽制。

皇帝和臣子勢力失衡,這是文帝的悲哀,也是賈誼的遺憾,但非文帝之過,實乃時局所迫,更何況貶謫何嘗不是一種保護?

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

武帝時,開國老臣懼亡,守舊勢力大大衰減,大中央一統王朝養育的新興勢力蓬勃發展,外加武帝可利用的外戚勢力遠大於文帝,武帝輕易地就完成了收束中央權力的壯舉

文帝時期的阻力,時間就解決了大半,只能說武帝太過幸運。而賈誼順遂了前半生,後半生實在太過倒霉,明明君主賞識,卻只能貶謫長沙。

參考文獻

1、《漢書》、《史記》

2、《漢典》、《呂氏春秋》

3、《文選》、《新書》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