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氣深的人,這兩種話不會多說

福氣深的人,這兩種話不會多說

佛教把身口意的造作,稱為「業」,它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三類。在佛教戒律當中,口業的修行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每天都要張嘴說話,倘若運用得當,那是功德一件;假如運用不當,造成的口惡業也不可計量。

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四種。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十惡業當中,只有口業獨占


口惡業,即因為言語造作的惡業,通常包括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四種。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十惡業當中,只有口業獨占四條,身、意業各有三條。在菩薩戒當中,更加重視口業,除去殺盜淫妄四條根本戒,六條增上戒當中,有兩條跟口業相關。自贊毀他戒,與兩舌相關;說四眾過戒,跟惡口相關,這兩條戒律是學佛修福所必需受持的。

一者、自贊毀他。

自贊毀他,字面意思是誇耀自己,詆毀他人。它與兩舌口業相關,何為兩舌呢?就是搬弄是非,在兩邊挑撥、搬弄是非,本來感情和睦的兩個人,被挑撥導致關係破裂。

口惡業,即因為言語造作的惡業,通常包括


《瑜伽師地論》當中,彌勒菩薩將「自贊毀他」列為菩薩戒的第一條,因為常說這種話,害己害人。究其根本,自贊毀他來源於「慳吝嫉妒」,慳吝是指在讚美別人時,吝嗇溢美之辭;嫉妒是見到他人成就時,妒火中燒,心生嗔恨。

世人都喜歡被別人戴「高帽子」,星雲大師講學時說:「現在的世道,只說實話是行不通的;不妨給他戴頂『高帽子』,人生自然通達無礙。」世人口中的高帽子,就是佛門當中的「隨喜讚嘆」,別人有成就,有功德的時候,自己能夠讚嘆他,那麼自己的功德與他人是一樣的。

,倘若運用得當,那是功德一件;假如運用不當,造成的口惡業也不可計量。


唯獨自我誇耀,自吹自擂,說自己學佛的修為有多深,別人都不行,目空四海的人,在真正有修持的人面前就露餡了。因為自贊毀他,根源在於「嫉妒慳吝」,在於「嗔恚」心,越是把自己誇得飄在空中,越是詆毀別人恨不能把人踩進泥里,說明心中的嗔恚心越重,還談什麼學佛?所以說福氣深的人,不會自贊毀他,而是放低自己的姿態,懂得隨喜讚嘆他人。

二者、說四眾過。

何為四眾過呢?四眾即指佛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過即指過失,也就是佛弟子不如法,甚至違犯戒律的言行。

無記業三類。在佛教戒律當中,口業的修行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每天都要張嘴說話


見到四眾過,心中不嗔不惱,而是以愛語攝受他,這樣做不僅能夠提高自身佛法修養,還能結善緣。不說四眾過,也是為了正法的弘揚,使得眾生接近善法。譬如有女居士初次到寺院,衣著打扮不合適,倘若當眾指責她,不僅令她難堪,心生不安,而大眾對於指責她的師父,也會心生厭煩。愛語,就是隨順眾生的心性,以讚嘆、鼓勵的言語,使得眾生心生歡喜,樂於親近善法。

很多人把說人過失當成個性的體現,認為自己心直口快,並且沒有惡意。殊不知口舌如刀劍,常常傷人於無形之中。佛門中有句話,「惡口一言,角長頭上;傷人一語,尾生臀際」,這並不是說口出惡言的人是旁生道眾生,而是說大家在出口傷人時,比那會頭上長角,臀上生尾的「夜叉」也不差分毫。心直口快,不顧忌他人感受,可能會適得其反。

佛教把身口意的造作,稱為「業」,它分為善業、惡業、


總而言之,佛法是教化之法,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佛修行,就是不斷薰習正知正見,多說善語、淨語,口業清淨了,才能攝受他人,自利利他。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所以福氣深的人,讚嘆毀他和說四眾過這兩種話,絕不會多說。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