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ab · 汽車 ·

李想開始造芯?

關於造芯這件事,理想絕對是「蔚小理」中最悶不吭聲的,沒成想卻也是反應最快的那一個。

最近,理想在四川綿陽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四川理想智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理想智動科技)。天眼查顯示,新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George Li,經營範圍包含集成電路晶片設計、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等多項業務。

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GeorgeLi,經營範圍包含集成電路

在專業造車外,這一信息也透露出理想打算隻身進入晶片行業的野心與決心。

目前汽車行業不乏跨界造芯者,但有所成的大多是通過和晶片公司合作進行晶片的設計與開發。即便理想頂著「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的光環,在晶片領域,它只是一個門外漢,再沒有更多修飾。

李想能成嗎?我們對此或許都有不少的疑問。


不僅僅少了點Know-How

四川理想智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理想智動科技)。天眼查顯示,新公司註

早前就有消息稱,蔚來、小鵬都在規劃自研自動駕駛晶片。

對於這些新勢力們,比起地緣政治和疫情影響,通過造芯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要更加重要。一台智能電動車,光有軟體優勢還不夠,如果掌握了AI晶片的設計權,或許就像國內某車企負責人說的那樣,車的靈魂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從這個角度看,理想大概率也是想做自動駕駛AI晶片。

不過,造芯哪有那麼容易。有業內人士曾明確表態,即便車企將晶片業務部門獨立運營,無論在效率還是成功的概率上,都沒有太多的勝算。

因為要做成一件事,往往離不開兩個要素:人和錢,更何況晶片行業是典型的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舉個例子,早些年大家都傾向於跳槽到網際網路行業,但現在只恨自己選專業沒選微電子,以至於被迫錯過高薪工作。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缺人」、「搶人」成了晶片行業的常態。拿摩爾精英發布的一組數據來說,晶片設計行業在2020年算得上最缺人,而這種緊缺程度不斷擴大,目前甚至蔓延到了晶片製造領域。

是反應最快的那一個。最近,理想在四川綿陽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

理想要想順利開發自動駕駛晶片,似乎也只能在業內高薪搶人。畢竟晶片行業整體離職率攀升已經見怪不怪了。


理想還有幾個億?

比起搶人,我其實更好奇理想還可以拿出幾個億來兌現自己的造芯野心。

理想在去年實現收入270.1億元,同比增185.6%,但虧損同比擴大111.9%至3.215億元。在研發投入上增了198.8%到32.9億元不假,但顯然這不是理想虧損持續擴大的唯一原因。

如果算上晶片設計業務,理想年研發投入至少要再增加幾個億。即便現金流還算充裕,但如果遲遲不見成果,就會變成一個填不滿的研發無底洞。如果晶片造出來了,理想也需要找到更多客戶,僅自用未免投入成本太高。

這也是其他一些車企選擇和晶片公司合作開發晶片的重要原因。國外如 Tesla 、現代汽車等已經能做到晶片的自研自用,國內包括比亞迪、吉利、上汽等車企也都在持續布局晶片領域。就像下面表格一樣,造芯的車企主要選擇了合資的方式。

關於造芯這件事,理想絕對是「蔚小理」中最悶不吭聲的,沒成想卻也

要掌握車靈魂的前提是,你得先把產品做出來。和閉門造車相比,與晶片公司合作可能會既能省時又省力。從吉利和上汽造芯的進展來看,這也不無道理。

今年早些時候,吉利一改合資模式,獨資成立了一家晶片公司,智芯科技。筆者認為,對於不是那麼財大氣粗的理想來說,先合資再獨資,對於造芯或許是更好的辦法。

或者,像其他更多車企一樣,與晶片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來推動造芯計劃。譬如,上汽集團已投資包括地平線、黑芝麻等在內的十幾家國內頭部晶片公司;小鵬也對聚焦碳化矽功率半導體的瞻芯電子進行了戰略投資。


寫在最後

晶片設計行業的人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板凳要坐十年冷」。

一顆晶片從定義、設計到流片和規模量產,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雖然自研造芯的熱潮還沒有過去,但並非條條大路都通向羅馬。適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路。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PTTZH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存儲空間服務。
喔!快樂的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繼續其他精彩內容吧!
more